欢迎报考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

欢迎报考!

上海理工大学

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学校简介

学院简介

人才培养

学科介绍

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重点应用研究型大学。年,学校成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扬依托行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传统,培养“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学校持续贯彻“对接行业,改造专业,引导就业”的理念,本科教育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研究生教育注重“跨学科、重创新、贴行业”。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院是教育部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上海市课程思政领航学院,荣获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下设光电信息工程系、测试与信息工程系、控制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以及1个上海市高等学校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光电信息实验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人,其中专任教师余人,教授56人,副教授82人,沪江博士后15人,87.5%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学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国家级人才11人,省部级人才30余人,博士研究生导师54人。

学院拥有光学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其中光学工程学科还设有博士后流动站,该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上海市重点学科和上海市III类高峰学科,拥有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和信号与信息处理等6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予点和电子信息(有光学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仪器仪表工程四个方向)专业学位硕士授予点。

学院设有包括上海太赫兹波谱与影像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医用光学仪器与设备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光学仪器与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上海机械工业精密光电测试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工业过程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共建)等十余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

学院现有各类全日制学生余人,其中本科学生余人,研究生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余人,博士研究生余人。

学院重视各层次人才教学质量,正在实行“因材施教”的分层次教学模式,全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学院努力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已与德国、美国、法国和爱尔兰等十几个国家的高校和企业建立各种合作关系,每年选送优秀学生和教师到国外交流学习。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软件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电子信息(,包括01光学工程、02仪器仪表工程、03控制工程、04计算机技术四个研究方向)

庄松林院士给本科生授课

顾敏院士在检查实验光路

光学工程

“光学工程”学科源于原上海机械学院年建立的光学仪器专业,是我国最早开展光学工程研究及人才培养的学科之一,年入选首批一级学科博士点,年入选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年获批国防特色学科,年相关本科专业进入国家首批“双万计划”。学科团队年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科与美、德、法等国高校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年与莫斯科大学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年获批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的“”引智计划,致力于提升学科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

学科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拥有国家级人才十余名,拥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科技部)、国家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平台。

学科重点建设超精密光学元件及仪器、纳米光子学、太赫兹科学与技术等研究方向。近3年来,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3篇(2篇Nat.Photon.,2篇ScienceAdvances,2篇Nat.Commun.,4篇PRL,2篇Light,1篇Optica),承接国家级课题80余项,经费1.5亿。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学科研究生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研究生光电大赛、数学建模、挑战杯等全国性各类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如年,荣获了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金奖、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等好成绩。学科研究生近几年的就业率(包含升学)均达到了96%以上。

仪器科学与技术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源于年隶属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时建立的机械制造业量仪和自仪专业。年获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硕士学位授予权,年获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年调整合并入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年被列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年,对应本科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进入“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本学科领域涉及工程光学、传感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精密机械技术、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以及精密仪器及自动仪表设计、制造、试验、使用、维修等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现已发展成为以精密机械、电子学、光电工程、计算机科学、检测技术及自动化等学科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工程领域。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32人,其中引进高层次人才1人,省部级人才9人,教授11人(含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15名,纵向科研经费超过万元。

本学科代表性成果有,为我国航天与国防工程配套的数字式激光自动跟踪瞄准仪、高精度光学分度头等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为机械工业生产服务的位置度公差与检测研究及标准制定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我国机械工业配套的大型设备安装距激光准直仪、数字式轴承自动检测仪等项目曾获机械科技进步二等奖。

本学科以独具特色的成果,为上海地区及全国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行业服务,直接为全国各地百余企事业单位提供专项技术支持。本学科所培养的研究生就业率高,且在国家与上海市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行业中发挥着贴近一线、立足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骨干作用。

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在光信息与光通信、通信网络、信号与信息处理和测试技术领域长期开展科学研究、工程应用和人才培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科研与教学成果。自成立以来,本学科点不断拓展研究领域,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与教学水平日益提高,已形成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和检测与估值技术等多个稳定且有自身特色的研究方向。

近五年承担国家和上海市级科研项目余项,与企业合作完成开发项目余项,科研经费超过万元。在国内外重要专业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余篇,其中SCI收录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师资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其中,引进高层次人才1人,省部级人才7人。有3人分别在多个国家二级以上学会兼任副主任委员或委员职务,多人在SignalProcessing、JVCI等国际期刊担任编委工作。

本学科拥有“上海太赫兹波谱与影像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多个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与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

本学科重视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硕士生中有多人次发表了高水平学术论文,多人次在物联网+、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和研究生电子竞赛等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奖,并有多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自硕士点设立以来,本专业的研究生一直保持%就业,工作去向包括华为、腾讯、Intel、字节跳动、上海联通、上海邮电设计院、中国移动杭州研究院等企事业单位,且有部分毕业生选择去国内和境外高校继续深造。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门研究系统分析与综合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6年我校获批“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年获批“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年该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系统工程与仿真”获批国防特色学科。学科目前拥有教授19人,副教授26人,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42人,其中省部级人才12人。

学科在非线性系统控制与滤波、智能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非完整移动机器人协调控制、工业医疗大数据与智能计算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近5年,承担国家和上海市级科研项目50余项,与企业合作完成开发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超过2千万元。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余篇,其中SCI收录余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8篇,荣获IEEESMC学会AndrewP.Sage最佳汇刊论文奖以及IET英国工程技术学会最佳论文奖各1篇,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1人,学科在年度获得了中国智能领域的最高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一等奖”。

本学科获得的部分奖项

学科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行业需要,注重“跨学科、重创新、贴行业”,培养“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高素质人才。近5年所培养的学生发表高水平SCI论文80余篇,其中SCI一区、二区论文20余篇,北大核心中文期刊论文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近5年学科导师积极指导研究生参与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等研究生学位中心举办的主题赛事,共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一等奖34项。学科毕业生拥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就业方向涵盖人工智能、大数据、计算机、国家电网等热门方向,薪资待遇在各专业中名列前茅。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隶属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这2个一级学科构成联合招生学科组。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第三轮学科评估()获得全国并列排名63名;第四轮学科评估(年)获得C+(进入前5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进入全球ESI全球前1%。目前,该学科组有教授7人,副教授15人,青年博士教师19人,博士生导师5人,分别挂靠系统分析与集成、管理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招生。在读研究生有多人。

该学科组拥有上海智能家居大规模物联共性技术工程中心,依托光学工程国家重点学科与宝山区和霍富汽车锁具有限公司联合建设“院士工作站”1个,上海理工大学马陆葡萄有限公司实验基地,软件工程实验室以及网络计算、物联网技术、流计算技术、传感网络技术、大数据处理、智能控制、并行计算等实验室,实验室面积多平方米。形成了网络计算与并行架构、物联网与云计算、数据分析与大数据处理、无线网络及传感网以及嵌入式技术与计算机监控等5个大的研究方向。

该学科组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博导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多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上海重点科技攻关、上海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上海教委基金多项,纵横向科研经费1万元;与克拉玛依油田、博康智能科技、霍富锁具等企业签订横向课题经费近千万元。获得包括上海技术发明奖在内的省部级奖项多个,发表SCI、EI论文多篇。学科与德国汉堡科技大学、爱沙尼亚的塔林理工大学、法国鲁昂大学、台湾宜兰大学、瑞典克里斯蒂安斯塔德大学等大学建立了联合硕士培养机制。本学科学生国家级竞赛奖励多项,其中一、二等奖数十项。

该学科组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所需要的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海量信息处理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的需要,培养应用技术人才,毕业生研究生先后被阿里、百度、腾讯、京东、携程、兆芯等行业界龙头企业聘用,并获得好评。

计算机科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机构

欢迎报考上海理工大学,

我们在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等你!

报考详情请见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nanledxianshiping.com/rjkflc/224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