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与研三
上期文章:五后端(Java/python/go)后端跟前端是截然不同的,之前讲过。前端是Gank,后端是大后期,而且我非常不推荐前端去学后端(所谓的全栈工程师完全是扯,我有时间会写一下,为什么不要去做一个全栈工程师)。后端要积累到足够多的项目经验,才能够成为一个靠谱的后端工程师,我觉得。?工作内容大部分的后端工程师都停留在功能实现的层面上。这是现在国内二流或者是三流的公司的现状,甚至是在某些一流的公司。很多时候都是架构师出了架构设计,更多的外包公司根本就是有DBA来做设计,然后后端程序员从JS到CSS到Java全写,完全就是一个通道,所有的复杂逻辑全部交给DB来做,这也是几年前DBA很受重视的原因。所以你能看到成千上万行的存储过程(存储过程,视图,事务,外键这些东西我真心希望永远不要在Mysql里出现),这就是外包公司中最常见的架构体系。来个SSH,Over。好一点的会个WebService,用过ActiveMQ,也用过Redis,甚至还会用过Dubbo。然而大多数情况也根本不了解为什么这么用。很多人写了两年或者三年代码都没做过独立的DB设计,不知道什么是REST,不懂怎么做接口设计,也不知道怎么去定位问题。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拿到产品经理的需要,会有一个项目经理或者是Leader分配任务,跟着按步就班的把代码写完,跟前端调试完,QA测试不通过,加班改回来重新改,改完QA又没通过,再加班再改,QA终于通过了然后上线了突然发现另一个好的功能不能用了,跟着再接着改,在线上发布一次又一次。。眼睛熬的通红最终真的受不了了,休息几天换另一家公司涨个40%左右的薪水继续这样的日子。不不不。我带出来的后端程序员并不要这么做。所以,我带的后端程序员的工作方式是这样的。拿到产品需求-》后端程序员做接口设计,架构设计,DB设计-》拿出方案来做技术方案评审-》评审通过,开始预估时间-》每日更新自己的Task-》接口完成自测一百遍,每日部署到开发环境,随时集成-》CodeReview-》重构代码-》性能测试-》Demo通过-》发布到测试环境-》修正Bug-》重新发布-》发布到线上环境。这中间需要理解需求,需要拿出多个方案,需要跟前端配合,需要跟QA配合,需要跟运维配合。需要跟产品沟通,有时候还需要找UI。后端几乎是一个核心节点,而这个核心节点接起来了所有的人。我不知道我讲清楚没,很多时候我都发现我可能太久没做一个IT新人了,都忘记了新人们关心的问题或者是困惑是什么。这就是我知道的,两种后端程序员的工作内容。你选哪一种??需要技能◆环境◆基础◆框架◆业务◆第三方环境不说了,搭环境永远是后端人员比较头疼的事儿,所以才会有很多人想用简单方便的的语言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说Python之类的。我还是喜欢Java,大概很多人觉得重,然而我喜欢,我觉得不是“重”,而是“正”。好像剑一样,王者之剑,路子很正。基础知识太多了,正是我一直强调的,做后端,这些基础知识了解多少,其实就是决定了你以后能走多远。这些科班出身的计算机ER,会了这些,才有了一个平台,才可以站在这个平台之上去搭建更高层的建筑,如果根基不稳,你觉得你会对上层的知识理解透彻么?框架是Java最有资格说自己是架构师的原因。无数的开源框架,选型,筛选,对比,填坑,优化,维护,寻找最适合的业务场景,很多时候很多公司的架构简直了(我不吐了,很多技术都在用然而每一种用法几乎都是错误用例的典范)。所以你想想,你大概要有多少框架要学要用?很多时候,你必须要想清楚,哪些是需要认真了解的,哪些是需要一笔带过的。业务对于后端人员来讲无比重要,不懂业务,就没有架构。这是我经常说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不懂业务的架构师(我不怕被打脸),一个架构师必须要深入了解业务体系,知道哪些是会变的,哪些是不会变的,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然后才能做出来适合某个应用场景的架构来。比如说,同样的表,几千万的量和几亿的量差别非常大,频繁读和频繁写的设计也完全不同。会有一些通用的架构思想和理念在里面,但是都是需要跟业务结合落地的。PS:很多金融证券行业的程序员,就是靠业务知识混饭吃的。对他们来说,对业务体系的了解要比在技术上的追求重要的多。第三方的东西和JS的内容相似,我不想多说了,而且JAVA的第三方的东西更是多的离谱,坦白的说Drools这东西我就没彻底研究明白,虽然很喜欢。而像这种类似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发展前景对于后端人员的发展前景,我有两点想说的。A.无论是B/S还是C/S,无论是WEB还是原生,或者是智能硬件,后端都会屹立不倒。B.随着后端架构体系的稳定和成熟,后端人员在性能上需要担心的问题不多(再加上大部分应用场景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性能),所以更多的应该会北京去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