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对“新工科”的讨论在高校里逐渐升温。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都对“新工科”进行了相关讨论,研究如何建设新工科,以及如何进行“新工科”人才的培养。
很显然,“新工科”已经成为当前大学教育的热词。
那么,“新工科”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这么火?
时间回溯到2月底,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希望各地高校开展“新工科”的研究实践活动,从而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自此,“新工科”这个词开始进入公众视线,并瞬间成为热词!
“新工科”的定义,至今没有明确的说法。但是大家对“新工科”的基本范畴已经达成了共识。“新工科”对应的是新兴产业,首先是指针对新兴产业的专业,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云计算等,也包括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
01
“新工科”为什么这么火?
有人形容人工智能为首的“新工科”是“横空出世”“平地惊雷”,不知道怎么几天都火遍全国。但实际上,最近几年相关的工作一直都在进行,只是大家都还未能明确“新工科”的概念。
从前年开始,由全国总工会推出的大国工匠就已经逐渐走入社会,为公众熟知。这背后是我国多年来积累的实践人才不足、高技能人才缺乏、中国制造面临重大挑战等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到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材料将成为人才缺口最大的几个专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会达到万人。到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万人,电力装备的人才缺口也将达到万人。
与老工科相比,“新工科”更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尤其注重信息通讯、电子控制、软件设计等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紧密结合。
正因为如此,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培养新经济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引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才,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02
“新工科”是谁的机会?
从目前国内大学的专业设置情况看,电子技术类、计算机技术、网络与信息工程、安全工程、新能源、功能材料等专业将纳入“新工科”的范畴。从这些专业的分布中不难发现,“新工科”专业的设置将以互联网和工业智能为核心,以新型信息、能源、控制等领域为主干。
对于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生来说,国家对“新工科”建设的倡导也意味着新的发展机遇。数量庞大的理科考生,如果将目光投向“新工科”专业,更能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对于高中教学来说,在“新工科”背景下,物理学科的基础地位依旧不会动摇,化学和生物等科目将更加强调应用性和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而技术科目的重要性将大大加强。这些学科的高中教师将会更加吃香。
03
“新工科”专业解读
航空航天类专业航空航天属于工学中的一个专业类。它包含航空航天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飞行器适航技术等7个专业。
目前,我国开设航空航天类专业的重点院校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报志愿时,考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位置,选择和自己分数、批次相符合的院校。
传播与海洋工程专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属于工学中的海洋工程类,是研究各类船舶的设计、性能、结构、建造等的学科,主要培养从事船舶设计、研究、试验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据统计,目前开设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院校有20多所。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8所学校,在专业发展、师资力量和专业实验设施等方面力量最雄厚,属于全国船舶类高校的第一梯队,是老牌的船舶类专业院校。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作为工科中的“就业排头兵”,车辆工程本科专业大体上分为车身设计、发动机设计、底盘设计三个大的方向,还包括维修、汽车检测、仪表、营销、物流与信息、交通管理等一些交叉学科。考生选择这个专业时,具体要看院校侧重、专业设置、培养目标。
目前开设此专业的优秀学校有:吉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
新能源
最早设置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属于工学中的能源动力类。由于它是面向新能源产业的,其学科交叉性强、专业跨度大,学科基础来自于多个理科和工科,与物理、化学、材料、机械、电子、信息、软件、经济等诸多专业密切相关。
专业的高校,包括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河海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大学等。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给机器人赋予“大脑”
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是一门融合了电气、计算机、传感、通讯、控制等众多学科领域,多学科相互合作、相互研究的跨学科专业。
目前,全国仅有20多所高校招收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其中,开设该专业较早的高校有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厦门大学、东北电力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大学等。近几年,华南理工大学、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等院校也新开设了该专业。
目前迅猛发展的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新经济的发展对传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无疑,以上所最具创新力的高校也将是未来中国“新工科”大学的重要成员。
人工智能的崛起已然势不可挡,让孩子尽早接触专业的人工智能教育,是增加孩子未来竞争力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