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不急不燥
曾国藩在给儿子的一封家书中写道:
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我们做好一件事的时候,要一步一步,不急不躁不求捷径,要用小火慢慢炖,将手头的事情做到极致,才能够享受收获果实的喜悦。
也许现在说起曾国藩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因为曾国藩的名望并不是很大,不像那些颇有天资,一举成名的官员那样得众人所知。
就比方说,同朝为官的左宗棠、张之洞和李鸿章来说吧,三人都是在曾国藩之前参加科举考试的,而是是一考即中,中了科举就进朝廷当官去了。
而曾国藩呢,在人家都已经当官多年了,自己才开始参加科举考试,而且还考了7次,一直考到23岁,才走上仕途。
就这样,曾国藩依旧是不急不燥,他说:“拙看似慢,实则最快。”在学习求知方面,他对自己的要求是: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
曾国藩在朝为官不像我们印象中的官员,结党营私,暗中受贿行贿,拉拢朝廷要员,而是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手上的每一件事,对每一件事都做到尽心尽责,做到落地有声。
也正是因为他这样的踏实肯干,这样严谨的工作态度,为官10年,曾国藩在37岁前,就已经升迁7次,成为二品级别的礼部侍郎,成为当时最年轻的要员。
“拙看似慢,实则最快”的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却总是迷失了正确的方法,总是去选择自己以为的捷径,结果到头来发现事与愿违,甚至越走越远。
02用最“捷径”的方法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
现在有一位网红,非常给我们国人长脸,有一位外国人评论说:“李子柒是一个大厨、艺术家、园艺家,希望她的视频能加上英文字幕。”
这也算是为国争光的一种了吧。
与此同时,央视在新闻对她的视频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的确,在李子柒的视频中,从来没有说自己爱国,自己的国家有多么好,自己的国家文化有做多么的博大精深,但是,在她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美食文化最美的一面,也看到了千千万万中国同胞所向往的美好生活。
而李子柒的成功绝非偶然,我们看她的视频可能就几分钟,可是她为一个视频付出的可能是好几个月的时间,甚至可能会导致受伤、冻伤、生病,这是她成名之后才知道的内幕。
网上爆料李子柒的一个视频背后的故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关拉面的故事。
为了拍好做兰州拉面,李子柒死乞白赖的找了一位地道的拉面师傅,对拉面师傅各种软磨硬泡,愣是让师傅教她这门手艺,并且毫无保留的告诉她,做好拉面的门道和操作技术。
学习一门技术也非一日之功,求学之后,剩下的就是自己刻苦的练习,正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看李子柒拉拉面就那么一会,可是她为此练习了三个月。因为这拉面先要将面揉好,不然没法进行“拉”面这一步。
拉面的练习一天下来,李子柒的手通常都很难抬起来,可以想象,我们自己干了一天的活,真的是很累的吧,更何况每天如此。
网上有一位网友很有意思,看李子柒做了一个“紫薯花”的馒头,用紫薯捣成泥,和在面团中,这样出来的就是紫薯馒头,李子柒在视频中将紫薯馒头摆成一朵朵花的模样,然后在每一朵花的旁边都放上叶子,那画面,真的是很美,看起来一点都不像食物。
网友看着这视频,觉得“紫薯花”做起来应该挺简单的,不就是用紫薯蒸个馒头么,结果发现自己做的紫薯馒头成了绿叶,紫色的紫薯和在面里,蒸出来却成了绿色的馒头。
她将自己的图片晒出来,感叹制作过程的不易。
的确,我们在视频中看李子柒去做很多东西都觉得很简单,也有人会觉得李子柒轻轻松松就获得了万的粉丝,轻轻松松就成了网红,轻轻松松就被称为“东方美食生活家”,当我们真的去试了就会发现,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并非所有人都有她这份决心和坚持。
还有制作各种物品的时候,都是真正的自己亲自动手,没有后期合成的,也不是当场制作,当场拍摄的,而是制作很多很多次,才把那最好的状态呈现在观众们的面前。
成功其实没有捷径,如果一定要说有捷径,那可能就是这样坚持下去,用最笨的方法,慢慢来,不急不慢,将自己的事情做到极致,不走捷径就是最快的捷径。
03你一“笨”就赢了
我有一个同事,有一天很急很急的跑过来,问我要一份数据,我说我没有,但是这个我有自己的一份,你可以通过这个很快算出来。
同事说:“这么麻烦的么,我还是直接找有原始数据的人吧。”
我没多做解释,看着她在我办公室打电话给各个部门的人,都说没有,她一下像泄了气的皮球,焉在了我的沙发上,开始抱怨。
“你说,怎么要个数据这么的麻烦,相关人员都没有,那这个数据哪来的呢,我就奇了怪了。”她一边抱怨,一边拿着那份错了的数据在上面指指点点。
我再次跟她强调:“我有个人原始数据,你可以拿去参考,现在要紧的是算出正确的数据给领导,而不是抱怨谁没给你原始数据或者抱怨数据有错。”
同事说:“算太麻烦了,我还是找到有原始数据的人,直接给我比较快。”
说完她走了,我也没再多生事端,每个人对事情的处理方式都不一样。
后来,她还是没找到有原始数据的人,她因为这耗了太多的时间,导致领导要的数据没能准时知道。
这种弄事情发生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没过几天,她说她被迫选择了离职,我问她为什么会这样。
她说:“领导要把我调到外地,部门那么多人,偏偏谁都不问,就只问我一个人,也不叫问,就是要我下周去报道,这不是赶我走么,我进公司就说过不能在外地上班,家里孩子还小。”
我不知道怎么安慰她,因为如果她做事但凡深得领导心意,让领导满意,都不会是这个结果。
其实,我们不该怕事情有多么复杂,而是怕自己想走捷径,因为这样会让我们离结果、离成功越来越远。
没有什么比“笨”方法来的更有效,离成功更近的了。
——END——
作者:晴妹妹,汤小小写作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