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90523/7160655.html
随便聊两个最近接触的事儿。
我有个朋友,我们叫他W吧。
W最近联系我。问我认不认识靠谱的外包团队。
W在国内创业,做医疗生物相关的行业。几年下来,已经相当有规模了,团队近百人。
我参观过他们公司,在一个二线城市的“工业园区”,一整层都是他的地盘儿。
和互联网创业不同,生物医疗行业需要大量的仪器设备,需要专门的实验室。我去参观他的企业,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啥都新鲜。
W的项目发展得极好,不仅和医院有直接合作,在一些领域还是国家认证的数一数二的企业。我上次和他面对面交流,还是两年前。那时,他甚至想在美国建立一个专门的研究中心做研发。
W本身是海归,了解美国文化。他认为中国研究人员的水平和美国研究人员的水平还是有差距的。但从去年开始,中美关系极度恶化,加上现在的疫情,这个想法恐怕是要破产了。
我和他聊天,其中一个挺重要的话题就是,计算机技术和生物医疗行业的融合。从机器学习到人工智能,从大数据分析到物联网,我们探讨了很多这些当下最“热”的技术有可能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
但是,W最近联系我,和这些高大上的技术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他的诉求是想做一个软件开发的外包,来追踪记录他们的产品从生产,到运输,医院以后的使用,等等各个环节的信息。
听上去很像一个快递的货单跟踪系统,但因为行业的特殊性,需要很多定制化的需求。
我甚至没有完整听完他的需求,就很遗憾地告诉他:我这里已经不认识做外包的朋友了。
十年前,我认识的朋友们,还有不少做外包的。有的是拉私活儿,用业余时间做,赚点儿外块;还有一个朋友,外包做得挺成规模,十多个人的团队全职做,能接到相当不错的单子。一年接一个单子就能养活整个团队了,接到两个单子,那就赚大了。
但是慢慢地,大家都成长了,渐渐不愿意做外包这种“体力活”了。我说的这个专注于外包的团队,也早就转而去开发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了。
说回W。W问我,那这个需求难不难?
我说,技术上,不难。
当我说出“不难”的瞬间,仿佛时间突然倒退了十年。是的,我也曾经做过不少外包,本科还曾在一个师兄的外包公司做实习。我也曾经和无数不懂计算机的“老板们”说,这个东西不难。
但是实际情况是,要想达到客户的预期,真正的项目执行过程,是比每个人的评估,包括软件工程师自己的评估,要困难得多的。
这里的“困难”,不是某个技术无法实现,而是一个成规模的软件工程,自身就带有“系统复杂度”。
从需求分析,到系统设计;从模块测试,到上线部署,每一个环节都是极其成熟的,但是每一个环节都会出问题,都将比所有人想象得更困难。
我在年,就在知乎上回答过这样一个问题。
一转眼,现在已经是年了。虽然更多的工具被创造了出来,虽然程序员开发的门槛大大降低了。但是,当面对一个稍有规模的定制化软件产品需求时,我并不觉得事情比起七年前有多大的改变。
这样一个软件工程,依然是“技术不难,但实际执行起来,困难重重”。
在我看来,这本身就说明了:软件行业本身,依然是不够成熟的。
软件虽然已经无处不在,但是,当一个非计算机行业的企业老板想要使用计算机的力量来优化自己做的事情的时候,却发现无从下手。
我不知道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但我知道:有问题存在,就会带来解决问题的思考和行动,就有产生突破的空间。
说第二个事儿。
我在国外的一个朋友,有一天和我聊起,他认为美国非处方药的信息,太混乱了。
注意,是非处方药,不是处方药。处方药无所谓,因为吃什么处方药,医生说了算,患者不管。
但有的时候,如果我们自己有点儿小病,想找点儿非处方药减缓自己的病症的时候,却发现无从下手。
我怀疑国内也是如此,不过,我以前确实没有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