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01听说了吗?今年九月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全国中小学独立课程,每个孩子都得学煮饭炖汤、修理家电、种菜养禽……这是教育部最近出台的大动作。据了解,近日正式印发的最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劳动课已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与此同时,同期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年版)》,则为劳动课设置了不同的任务群,每个任务群又细分为不同的培养目标。比如在“日常生活劳动”项下,就包括了“整理与收纳”、“清洁与卫生”、“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等内容。这些内容的难易程度与不同学段相对应。就拿烹饪方面来说: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孩子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如择菜、洗菜等;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孩子学会做凉拌菜、拼盘,学会蒸、煮的方法,如加热馒头、包子,煮鸡蛋、水饺等;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孩子做2~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还要会设计一顿营养食谱;第四学段(7~9年级),要求孩子能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4道菜等。这一改革方案,将于今秋开学起正式开始执行。重磅新闻一出,迅速就登上了热搜榜。毕竟,这是关乎到每一个家庭的教育大事件。家长们对此热议纷纷。有人大力支持,但也有人不以为意——做饭之类的家务活,等孩子长大后自然就会,有必要从小就开始学吗?其实,真的很有必要。为什么?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02看过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日本福冈县福冈市,有个小女孩,从5岁开始,每天早上6点就出现在厨房,踩着小凳子做早餐。她叫阿花。阿花9个月大的时候,妈妈千惠的乳腺癌复发了,医生说她最多还能活4年。随着女儿一天天地长大懂事,千惠开始思考,到底父母要教给孩子什么东西,才是最重要的。极尽全力的陪伴?给女儿多备一些衣物?还是攒下一大笔钱?后来,她想到了做饭。她告诉阿花:做饭这件事和生存息息相关,我要教会你如何拿菜刀,如何做家务。学习可以放在第二位,只要身体健康,能自食其力,将来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都能活下去。于是,阿花四岁生日那天,妈妈千惠送给她一条围裙,爸爸信吾送给她一把儿童菜刀。千惠和信吾对女儿的希冀很简单:不要过度消费,不要一味依赖方便的东西,而是掌握顽强生活的本领。之后,做早饭,就成了阿花每天早上的“固定工作”。厨房很危险。刀具、火焰、甚至是边缘锋利的长柄汤勺,都有可能伤害到阿花,更别说孩子还要主动拿起笨重的菜刀。尽管阿花用刀的样子看上去相当吓人,千惠还是狠下心没有帮忙,只是在旁叮嘱:“阿花,不拿菜刀的那只手,要像猫咪爪子那样收起来哦,手指头伸出来很危险的哦。”阿花尝试做酱汤,却掌握不好调料的多少。“妈妈,要放多少大酱呢?”阿花问。千惠没有回答,而是温柔地鼓励阿花:“自己尝尝看呢。”后来,她才在日记里吐露真心话: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我都要让她自己来,让她独立思考和体会。这样有一天,哪怕我不在了也没关系。5岁生日的时候,阿花已经学会煮松软的糙米饭,制作漂亮的寿司。可随着阿花的厨艺越来越娴熟,千惠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千惠说:“我没钱,没权,没地位也没财产,什么都没有,完全不知道该留下什么给女儿。我想,认真过每一天,好好地活下去,才是最好的选择。”阿花五岁生日没过多久,妈妈千惠最终没有逃过病魔的掌控,去世了。但对于一位曾用心陪伴、爱护并教会了女儿“世间最了不起的本领——独立生存的能力”的妈妈来说,千惠走得了无遗憾。当别的孩子还在吃糖撒娇玩耍的时候,阿花已经能够独挡一面。每天早上6点就要准备早餐、喂狗、做早餐、弹钢琴、去幼儿园;下午回家后,还要叠衣服、刷澡盆;如果晚上爸爸加班回来得晚,阿花还会做好爱心晚饭。有句话说得好:“食物中蕴含着大千世界,烹饪里也藏着万种乾坤。”比孩子先来到世界的这个父母,注定无法陪孩子走完一生的路。让孩子学会做饭,这和伺候人无关。未来当你不在孩子身边的时候,他们依然可以善待自己,填饱肚子,温暖时光。在这个温柔和残酷并存的社会生活里,用美食的能量治愈自己,顽强茁壮地走下去。03美国蒙特梭利基金会理事长TimSeldin,曾这样评价做家务的重要性:“教孩子自己动手做,无论是盥洗、穿衣、准备点心或倒饮料,都能协助孩子迈向独立之路。孩子在培养相当程度的独立时,也奠定了受惠一辈子的良好工作习惯、自律自重与责任感。”是的,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我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希望他们成为可担当责任的独立个体。因此,比起一手包办、呵护备至,我们也许需要学会“残忍”一点,从两个方面锻炼孩子:一、生活教会孩子无惧失败的坚持力没有哪个家长能够提前规划好一条路,是可以让孩子百分百按照路径走的。因为这一路,谁都不知道会有多少个岔路口。事实上,任何人都会遇到与预期、认知不一样而造成的困难。但生活却能教会孩子无惧失败的坚持力。畏难是人类的本性,但有的孩子能够克服,有的孩子却始终停滞不前。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后者害怕失败。爱迪生成功发明灯泡之前,有人曾挖苦他:“先生,你已经失败了次了。”爱迪生笑笑说:“不,我已经成功地发现有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聪明”的人,能在失败中反思总结,找到突破口。奥斯卡金像奖动画短片《鹬》中,小鹬鸟习惯了妈妈的喂食,但这次妈妈却拒绝了她。涨潮时,独自觅食的小鹬鸟被海浪无情地打翻。冰冷的潮水和刺骨的寒风,都是她从来没经历过的残酷,这是一次失败的觅食体验。从此,小鹬鸟对海水心生畏惧,每当涨潮时,她都躲得远远的。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同样独自觅食的小海螺。当潮水来袭,小鹬鸟学着海螺的样子,把身体埋进沙里躲避海水侵袭。这一次,小鹬鸟克服了恐惧,成为了一只能独挡一面的鹬鸟,她成功打败了害怕。生活中,父母常常习惯于包办学习以外的一切事务,孩子从未经受过拒绝,没有尝试过困难。当进入学校这个小小社会时,也将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长大后更是难以融入社会。放手让孩子去自由探索,感受挫折,直面失败,并从一次次失败中总结出有用经验,他会走得更远更踏实。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劳动技能这一次新课标中,也明确把劳动技能作为独立课程,足见对孩子劳动技能的重视。一方面我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孩子高分低能,一方面却又常常忽视这些技能的培养。这次要求的提出,也是对家长和学校释放一个明确信号:做家务,或者说劳动技能不可忽视。事实上,通过劳动技能的培养,孩子不光更有适应和生存的能力,也更懂得珍惜日常的生活。没有哪个孩子因为学做家务而耽误学习,但我们却见过多少高分低能的案例,不得不使我们自省。美国心理学家有一项研究表明:孩子能否成功解决自身遇到的困难,更多地取决于他的经历而非聪明程度。说到底,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不管教育政策如何变化,教育最本质的内容还是素质能力的培养。当整个社会都大谈创新、大谈教育的时候,我们需要时不时停下来,想想孩子最需要的、也是最根本的能力到底是什么,这样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有担当、会生活的人。当然,有的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似乎都弱于同龄孩子,如果您陷入这样的苦恼,想从根本上帮助孩子,欢迎咨询紫海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