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馒头 >> 馒头种类 >> 133比热容

133比热容

1.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能力的物理量,比热容大的吸放热能力强。

比热容的概念: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C水=4.2×J/(kg·℃)的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4.2×焦耳的热量。同样1千克水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也是4.2×焦耳。

2.公式Q=cmt,Q吸=cm(t-t0)、Q放=cm(t0-t)的应用。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会用比热容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得到定义式和比热容的单位。

3.理解本节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有两种实验方法,课本中仅仅采用了其中的一种。这是本节的难点,更是中考考点。经常出实验题。

4.设计实验数据表格,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经常在实验题中出现。

5.识别出生活利用水比热容大的特点的应用。经常在选择、填空中出现。

教学设计框架:

一、以吃馒头比较两人饭量为例,讨论方法,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思考问题。

二、提出夏天白天沙滩烫而海水凉、晚上沙滩凉而海水温的问题,引出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的思考。

三、阅读并理解和完善实验。

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情况

1.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法:

1)方法一: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2)方法二: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2.提出问题并思考答案(开始老师提出问题,逐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讨论回答)

1)怎样得到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需要什么器材?采用什么方法?不测出质量的具体值能得到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吗?

2)用什么加热?如果用酒精灯加热,对酒精灯有什么要求?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比用酒精灯加热有什么优势?

3)怎样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需要什么器材?这是什么方法?(转换法)

4)具体的实验步骤。

5)需要记录哪些实验数据?怎样分析实验数据?(设计实验表格,表格有利于数据对比,得出结论。)

3.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四、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得到定义式和比热容的单位。

1)缩句法找主干,扩句法去完善,单位也要参运算。

2)理解比热容及其意义、单位的读法、写法、意义。反复练习巩固理解记忆。

3)解释开始的问题,列举生活中的应用。

五、公式变形计算。

1)解题格式:

①解

②必要文字叙述

③公式变形(老大难问题,扣分点)

④代入已知+单位

⑤得出结果

2)各类型练习,先做题,再改编题,最后单独出题。

①求Q

②求m

③求Δt

④求t

⑤求t0

六、心得:采用以上框架设计的本节课,会比教学进度安排的要多耗费三到四课时,基本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需要一节课,再加上作业反馈等,应该需要一星期的时间,但真正落实下去,学生收获巨大,养成习惯后,后期学习效率非常高。不影响整个教学进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nanledxianshiping.com/jwrjgcs/230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