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汽车未来趋势 车联网时代:汽车厂商与科技公司的合作
上周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团在杭州西湖区云栖小镇联合发布了我国首款量产级的互联网汽车OS’Car,采用自动驾驶技术。互联网巨头和国内汽车巨头强强联手,想不引起互联网行业和汽车行业的集体观望都难。此举预示着科技公司与汽车厂商日渐融合的未来,拉开了我国汽车产业新变革的大幕。
无独有偶,同一天LG宣布与大众联合开发新款车联网平台,汽车将能与各种设备通信——其中包括家庭安保系统、照明系统。但这也可以被看作自动驾驶汽车的赋能技术之一——自动驾驶汽车需要与外界通信。
不难发现这是最近数年汽车行业的又一大趋势:传统汽车厂商和科技公司之间相互借力。
▋车联网产业发展蓝图
车联网产业并非刚刚起步,早在年,通用旗下的Onstar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把车辆的升级,从传统的机械设计更新转向了互联网改变体验这一主题上。中国车联网开始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但一路走来,并不是很顺利。
通过对整个车联网历史的回顾,可将车联网发展归纳为四个阶段。
阶段一:车厂主导期
车厂作为TSP(TelematicsServiceProvider)汽车远程服务提供商,整合终端、软件、内容、服务及网络等资源,通过终端前装至汽车的方式,为车主提供优质感知的驾车相关服务。车厂将车联网服务定义为汽车的增值模块,通过增值模块获得车辆销售差价收益来覆盖终端、内容、服务及网络等费用。后期以客户续费提供服务和网络为主,但从续约率上看,市场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车厂对这块增值服务迭代慢,投入力量较弱,产品满意度不高。在车联网业务未形成刚需时,很难吸引客户续费。
阶段二:第三方混战期
车厂提供的车联网服务无法深入车主内心,但潜在需求还是有的,这一点被第三方终端厂商所捕捉,很多终端厂商转战车载终端设备,以PND、OBD、DVD导航仪、智能后视镜等产品切入市场,为车主提供导航、手机与车互联等应用。盈利模式主要通过终端销售差价及服务续费等方式获得。由于这部分终端厂商本身规模有限,很难撼动大型车厂对其开放数据,即便开放也非常有限,使得第三方终端设备对车本身信息掌控不足,相关应用感知较差。同时,第三方终端厂商仍然以客户付费为核心,没有突破传统车联网商业模式,在刚需未形成前,很难保持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阶段三:互联网颠覆期
很多终端厂商在寻求合作,互联网企业也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不用开又便宜治疗白癜风的口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