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类超吸油的食物比肥肉还长胖经常吃难

油一个令人又爱又恨的东西是食物变美味的秘密也是让减肥者闻其色变的减肥克星但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整理的常见食材吸油率鸡蛋居然比薯条、茄子这些大家熟知易吸油的食材更吸油!过量的油脂的摄入不仅容易长胖,还和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密切相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的油脂摄入总量不要超过总能量的30%,按一个成年女性每天大卡能量摄入来看,也就是每天的油脂摄入建议不超过60克(约6汤勺),其中来自烹调油的含量建议不超过25~30克。60克油是多少?大概也就是6勺油的量,真不算多,一不小心就会吃超标。今天我们就来盘点4类可能每天都出现在你家餐桌上的超吸油食物。较多孔洞组织类茄子茄子之所以非常吸油,和它内部组织有关系。像海绵一般疏松多孔的结构,使它在烹饪过程中中会吸到大量的油。茄子的表皮比较光滑,刚遇高温油脂的时候,在短时间内会阻挡油脂和水蒸气通过。做菜的人都知道,烤茄子的前几分钟,其实并不太吸油。但随着表皮持续受热,表皮的微观结构会被破坏,油脂就有了进入内部的机会。同理,如果做茄子前先切一切,直接破坏果皮露出果肉,也就越容易吸油。露出的果肉越多,其中的水分蒸发速度会越快,海绵一样的果肉组织就像有无数根小吸管一样,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疯狂吸收周围油脂,填补缝隙。小康建议当食物孔隙中是水时,油就比较难进入到食物内部。想要少油,有个小妙招可以试试:炒之前先把茄子蒸熟。裹粉油炸类炸薯条、油条炸薯条、炸油条、脆皮炸鸡、炸馒头……这些香香酥酥的油炸食物太容易让人上瘾了!之所以那么香脆,主要是因为淀粉表皮在和高温的油接触时,表面温度会迅速升高,食物外层的水分会和油交换,让表面变得干燥,产生脆皮,带来外酥里嫩的口感。食物在进行水、油交换,脱水变得干燥的同时,发生一系列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美拉德反应等化学反应,产生了油炸食品独特的风味和口感。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接触面积和油炸时间,淀粉类食品的吸油率差距很大,最高的吸油率可以高达80%。以常见的薯条和薯片为例克薯条约含脂肪13克克薯片约含脂肪35克薯条的含油量低于薯片由此可知,接触面积越大吸油越多你是不是也会在周末的下午捧着一大包薯片,或是外卖炸鸡薯条,快停下吧!吃油炸食物不仅容易让你摄入的脂肪量超标,还会诱发高血压、高血脂等健康问题。小康建议减肥期就不要再吃油炸食品啦,煎烤类的食物可以改用空气炸锅或烤箱等少油的方式来烹饪哦。表面容易附着油类油麦菜、花菜绿叶蔬菜是很多家庭餐桌上的每日必备,清炒油麦菜、素炒花菜这些吃起来清新爽口的菜对含油量这件事总是表现出“人畜无害”的样子,实际上,它们是表面特别容易附着油的食物!即使炒菜过程很难让油进入到蔬菜的深层,但叶菜类表面的结构,让油能更好的吸附在表面,形成一层浮油。油脂的吸收会随食物的表面粗糙程度与疏松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也因为粗糙的食物表面与油脂的接触面积变大了。每克可以吸将近20克的油,常见的猪腿肉的脂肪含量也就12.8克/克,可见叶菜表面附着油脂的能力有多强。小康建议如果你想要在减肥期吃蔬菜,或者想要追求低脂健康餐的话,不如试试白灼菜心、蒜蓉蒸娃娃菜等清淡少油的素菜吧。万万没想到的吸油大户炒鸡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到了炸散鸡蛋(炒鸡蛋)的吸油率高达43%。炒鸡蛋的吸油率仅次于炸面包片,比茄盒的吸油率高出了26%。以一个鸡蛋50克来计算,通常做饭会用到3-4个鸡蛋,也就是说,你天天在吃的炒鸡蛋可能吸满了60-70克的油!按1克油9大卡的热量计算,一份炒鸡蛋光吸的油就至少增加了大卡。果然,每一斤肥肉都不是无辜的。平时吃到的香喷喷又嫩滑的炒鸡蛋真不知道加了多少油,出门在外点炒鸡蛋的时候一定请三思!自己在家做菜可以适当控制炒鸡蛋的油量或者考虑用不粘锅。小康建议选择水煮蛋、无油煎蛋才是减肥期吃鸡蛋的正确打开方式,作为生活中最常见的食材和性价比最高的蛋白质来源,相信你知道更多鸡蛋的低脂吃法~中国人常说油多不坏菜不过油脂多不仅对健康并不利还可能让你长胖所以想要减肥还是多用清蒸、水煮等健康的烹饪方式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nanledxianshiping.com/zxrjkf/230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