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更高维度引领世界中国IT产业的前路

说实在的,写下这个题目,我自己也有点惊讶。仅仅是在两年以前,我曾经写过文章,IT领域的大战,是中美大型产业的最后一仗。如果能够跨越苹果和三星,从此中国产业链补齐最后一个大型板块。

航空产业,当然也是短板,但是这个短板正在克服。大飞机的试飞,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这也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我们尊重科学规律,不急于求成,而是要踏踏实实每个流程走通,估计还要几年时间,国产飞机才会真正进入运营。——好在中国高铁已经解决了大客流的远程运输问题。

那么在信息产业上,中美将会如何竞争?是一对一补齐短板,一个漏洞一个漏洞去弥补,一个点一个点去对标,或者是在更高的维度上,直接超越美国,整合出中国方案,引领全球?

我看好后者,也就是说,中国未来的IT发展方案,将会按照填补空白、进口替代、创新引领,三种方式同步与IT强国进行竞争。一部分在追赶西方水平,特别是填补基础软件领域的不足;一部分根据中国需求自我创新,满足中国应用的需要;还有一部分更高层次的领域,直接引领全球,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最厉害的是,在中国开始引领全球的那一部分领域,中国渐渐进入了“无人区”,甩开对手越来越远,能够提供对手无法提供的替代方案。

也就是说,在未来数年之后,中国能够提供的IT解决方案,特别是社会领域的IT解决方案,全球将没有竞争对手。要么不用,要么只能用中国人提供的方案。

就像现在的高铁、核电和基础设施领域,中国人将会在IT行业,同样进化为全球建设的引领者。未来的IT领域,必然不是某个单项的技术,而是一个大型的系统工程。而在系统工程领域,特别是要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基站),社会运营管理经验,中国将会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说这句话,有点为时过早,甚至有点疯狂和“自大”。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想想中国军队一路成长的历程,即使是在延安“小米加步枪”的时代,墙上也贴着航空母舰的图画。我们的前辈,志向如此远大。我们今天难道不应该有更大的梦想吗?

一位作者的前瞻性,不就在于趋势形成之前,比别人看得更早吗?既然写文章,就要贡献出干活,就要想到别人不敢想,想不到的东西,然后等待时间来证明。

关于IT产业,很高兴我之前的很多预言,都有非常强的前瞻性。甚至包括操作系统被封锁,中国人也能够自己自立自强,这样的预言都已经被现实认证。

基于此,我要写两篇文章,预测一下未来数年中国IT产业,为全世界提供解决方案。这篇文章是一个引子,也是一个提纲。

美国IT之短板——工程能力

在单项技术上,特别是原创性概念上,美国仍然有全球领先的实力。这源自于美国数十年在这个领域的积累。

全球IT行业的大部分基础技术标准,都是IEEE组织制定的,这个组织是美国在主导。制定标准的能力,实际上是意味着基础技术的领先。

但是,大部分的基础技术,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已经固定成型。这些年来,很多技术都是小改进,同时为了兼容以前的技术体系,底层的大部分东西,都已经固定。

比如网络协议,IPV4和IPv6,都是已经成熟的技术。

基础技术的成熟,意味着谁在应用层面取得效果,谁就能够获得巨大的回报。举个简单的例子,人脸识别技术,是计算机科学家研究了几十年的成果,技术也迭代了很多种方案。在近年来,通过神经网络和云计算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然而这项技术,只是在中国取得了全面的应用,在美国并没有普及(甚至旧金山立法禁止政府使用人脸识别)。

例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nanledxianshiping.com/zxrjkf/201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