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开展工业数据分类分级应用试点的通知和试点企业名单。其中,黑牡丹纺织有限公司、安徽华茂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华兴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红豆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绍兴英吉利印染有限公司、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安莉芳(中国)服装有限公司、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纺织服装企业成为工业数据分类分级应用试点企业。
纺织企业要实现智能化生产,需要机械、纺织、自动化、计算机信息等多专业和技术的有效结合,完成不同类型和功能的智能单机设备互联,形成柔性化新型生产模式。即形成集智能管理、智能车间、智能物流运输、产品管理、售后追踪于一体的完整模式,通过智能计划、智能生产调度、智能监控、实时成本分析、市场分析、智能决策形成智能管理系统。这一切都需要数据的收集、管理作为支撑。
据了解,工信部于今年3月印发了《工业数据分类分级指南(试行)》,旨在指导企业提升工业数据管理能力,促进工业数据的使用、流动与共享,释放数据潜在价值,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数据驱动让效率明显提升此次入选工信部工业数据分类分级应用试点名单的企业,都是业内两化融合较好,并在智能管理系统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的企业。
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的绍兴英利印染有限公司生产规模并不大,但企业一直在积极探索智能印染道路。
去年8月,由北京数制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英吉利印染全面上线。这个被称作纺织大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让英吉利印染的整个生产流程真正实现数字化。只需轻点鼠标,选中某台染色机缸,该机缸的一切实时工况数据,便会迅速以表格或柱状图显示出来。管理者还可以清晰地通过屏幕上的生产曲线偏差幅度和具体参数,快速判断某个机缸出现了什么问题。
英吉利印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俊介绍,数制科技的“智慧印染”系统上线后,洗缸次数减少45%之上,设备利用率也显著提升。“以往单次排产,我们都是人工操作,常常耗费个把小时,现在只需几分钟,就能快速搞定。尤其遇到插单等特殊情况,都可以在5分钟内完成高质、高效的排产调整,能耗、洗缸切换、人力等成本显著降低,直接降低成本至少万元/年。”
王文俊说:“相比以往都是靠线下人工推动流程运转的模式,现在工人们采用手机智能终端作为工作台,相比固定终端,硬件投入成本下降80%,业务流程也明显精简,工人报工操作非常简单,与此相对的是管理成本下降明显。我们现在的报工数据基本与业务实际情况一致。如今生产进度实时透明,风险可以及时预警,全厂工作在数据驱动下效率明显提升。”
据悉,北京数制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纺织的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针对印染行业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