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信息技术时代,IT产业大到对一个国家,小到对一座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微软、甲骨文、惠普等国际IT巨头的影响力,就可以说明一切。
3月底发布的《中国IT产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IT产业发展指数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在全球居第四位,北京、深圳、上海的IT产业发展指数则位列全国前三名。
前几天,工信部网站发布了年一季度软件业经济运行情况,与上述结果形成呼应(这里专指IT产业的软件部分)。
一季度,我国软件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亿元,同比增长14.4%,增速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软件出口同比增长4.6%,扭转了前两个月负增长局面。
具体从区域看,在IT企业成为各地必争资源的今天,软件业的发展状况,也成为一个城市产业质量乃至整体经济实力的标志之一。
01
经济强省是大赢家,江西增速狂飙
省级层面,一季度各省市的软件业务收入和企业数量如下:
来源:工信部网站
收入方面,最高的五个省市是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和上海,全部位于东部地区。
这五个地方的业务收入总量占到全国软件业总收入的65.3%。足见该行业的高度聚集效应,且与经济发展基础严格对应。
收入增速方面,江西以96%的增速位居全国第一,其余广西、河北、安徽、云南、贵州、湖北、海南等也都在20%以上。明显可以看出,这些地方基本处于中西部后发地区。增速高,与本身基数小有很大关系。
当然,近年部分中西部省份,的确在发展IT产业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决心。
像贵州的大数据产业,虽然不能直接等同于IT,但其中必然有相当一部分重叠,对于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也有直接利好;另外,江西在去年也提出要实施电子信息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做大做强“南昌光谷”、吉泰走廊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
有两个地方软件业收入在一季度出现了负增长:内蒙古降速达到54.9%,黑龙江也降低了8.8%。
分区域看,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一季度软件业收入,在全国占比分别为80.1%、5.1%、11.8%和3.0%。这和互联网产业在全国的分布状况,基本相当。
堪称亮点的是,中部地区完成的软件业务收入虽然低于东西部,但增速达到了23.9%,大大高于东部的14.4%和西部的14.8%。这与近年中部地区武汉、长沙、郑州、合肥等区域中心城市的强势崛起颇为一致。
02
杭州超越广州,深圳是西三角之和
工信部发布的统计报告,单独分析了15个副省级城市的表现。呼应了IT产业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市的特点。
具体数据如下:
来源:工信部网站
结合前面的省市数据,15个副省级城市加上四大直辖市中,论软件业收入,北京、深圳、上海、杭州是头四把交椅,也是一季度软件收入仅有的四个上千亿的城市。
北京、深圳、上海的拔尖不意外,杭州站稳第四位,打破“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格局,颇显黑马实力。
这其中的原因,与阿里庞大的产业生态体系应有直接关系。阿里虽然严格说是互联网企业,但其众多的产业链中,其实很多都与IT息息相关。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论企业数量,杭州仅家,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到了第10名,只与西安相当。企业数量不多,而收入高,这足见杭州软件产业的含金量和效率之高。
二线城市中,除杭州外,南京、成都、武汉、青岛、西安,一季度收入都在亿以上。其中武汉是唯一一个增速在20%以上的城市。
分城市群来看,长三角应该最强,除上海、杭州、南京、宁波外,苏州的实力也应该不俗。
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实力次之,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等城市共同支撑起一片天。
京津冀,主要是北京唱独角戏。但因北京站在金字塔尖,实力不可小觑。
其实,这三大头部城市群的IT产业都比较强,都有各自的龙头城市,彼此差距并不大。可以说,一个成熟的现代城市群,都离不开IT产业这张王牌。
来源:工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