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管市场三大发展趋势

未来五年,在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资产管理市场在资金来源、资产类别、资管机构三大维度上均呈现出一系列重要趋势。

从资金来源看:相较于全球市场,我国最显著的特征是机构资金占比较低,仅40%左右,其中养老金占比远低于海外。未来几年,随着养老金入市、养老第二第三支柱快速发展,养老金在资管市场中的重要性有望大幅提升。此外,险资及企业也仍是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中,一方面高净值客户仍是中坚力量,其投资行为的成熟和需求的复杂化对资管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中产、数字大众等客群兴起,资管机构可以凭借互联网金融以较低的成本服务此类客户。

从资产类别看:“资产荒”成为年至今最突出的挑战。资管行业在资产端缺乏相对高收益、低风险的优质基础资产,倒逼资管机构降低产品收益。同时,为了抵御市场份额流失的压力,领先资管机构需要主动拓展资产类别和策略,加大产品创新,夯实行业研究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主动应对挑战。结合经济调整期“资产荒”现象的延续以及直接融资快速发展的宏观背景,未来五年,被动管理型和除非标固收外的另类投资产品整体上发展较快,比如指数型基金、私募证券基金、私募股权基金;而主动管理型中,股票类产品发展较快,跨境类产品也有较大潜力。

从资管机构看:首先,未来五年竞争态势有所改变,银行仍为中坚力量;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得益于直接融资加速,增速较快;而信托、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资管等高度依赖通道业务的资管机构则面临转型。第二,赢者通吃现象明显,我国大资管市场集中度与全球类似,前20大资管机构市场份额总计44%,而细分行业集中度更高。第三,资管市场差异化路径初现,有的机构通过跨界混业做大规模,有的机构则通过精品化建立特色。此外,长期来看,资管机构可管理的资产范围将逐渐放开,赋予资管机构更大的市场空间。

1.1我国和全球资管市场资金来源比较

全球资产管理市场经过多年发展,资金构成基本稳定:机构资金占比60%左右,其中,养老金和保险占据最大市场份额,分别占比35%和15%;个人资金占比40%左右,主要来自公募基金、私人银行、个人养老金等。(参阅图6)

相较于全球市场,我国资管市场资金构成恰好相反:机构资金占比40%左右,其中,险资和企业资金(包括非盈利机构,以及财务公司、投资公司等非金融机构)各自占比17%,养老金仅占5%;个人资金中,高净值客户资金主要投向私行、私募、公募、信托、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专项等,大众客户资金则集中在银行和公募基金。(参阅图6)

1.2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养老资金。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养老资金由于其规模大、期限长,是重要的机构投资者。目前,我国养老资金在资管市场所占比例仍极其有限,但未来有望显著提升,成为资管市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这主要得益于我国正在逐步形成的三大养老支柱:包括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是第一支柱,企业年金及职业年金是第二支柱,商业养老保险是第三支柱。

从发展机遇看,近年来,随着养老保障规模的增加以及国家对基金运用的管理,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结余稳步增长。截至年底,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累计结余近4万亿元人民币,近几年当年结余在3,-4,亿元左右。若按照未来5年当年结余2,-4,亿元估计,到年,第一支柱资金规模将达到5-6万亿元。

过去,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通常仅投资于国债及存款,回报较低。为了提升养老金投资运营的效率,国务院于年8月印发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为养老金增加了20多种新的投资途径,包括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等,但同时规定此类产品合计规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这意味着,到年,养老金将会给资本市场带来1.5-2万亿元的资金量。

此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于2年成立,专门用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凭借财政拨款、国有资本划转等资金来源,基金规模快速增长,年已达约1.8万亿元人民币,若未来5年增速保持在15-20%,则年基金规模将达到3.5-4万亿元,也是资管市场不容忽视的机构投资者。

同时,企业年金及职业年金作为第二支柱,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鼓励。年底我国企业年金覆盖单位75,个,职工2,万人,累计结存9,亿元人民币,-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8%,未来五年如按年均复合增长率25%计算,则年规模近2.5万亿元。此外,职业年金也将贡献年均1,-1,亿元的新增规模。而作为第三支柱的个人商业养老金,在税收递延等政策优惠的刺激下也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从客群特点看,养老资金整体上呈现规模较大,期限长,风险偏好稳健,追求绝对回报的特点。目前养老资金客户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各家资管机构均积极争抢份额。由于养老资金的资产配置需要符合人社部的投资标准,因此资管机构所能给出的配置方案整体趋同。此外,养老资金客户的议价能力强,通常给各家资管机构统一的费率。这都导致潜在差异化空间较小。但是,各资管机构仍能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养老资金客户选择资管机构时,看重业务指标,如规模排名、过往业绩及波动率、养老金管理经验、风险控制和投研体系;二是,看重增值服务,如详细的数据披露、定期报告、专家会议和其他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快速增长的养老金将需要更多合格的专业投资管理机构。例如,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委托专业资管机构管理的比例已从年的40%提升到了目前的50%左右。未来,养老基金的投资、管理和运营面临着更高的要求,预计委托管理的比例会继续上升。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目前具有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资格和年金基金投资管理资格的25家专业机构都有资格去竞标投资管理人,包括华夏基金、工银瑞信等16家公募基金、中金和中信两家券商、华泰资管和泰康资管、人保资管等7家险企。未来,这一名单有望持续扩充,给更多资管机构带来机会;同时,由于养老金市场对投资管理人的专业性要求严格,早期获得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资格的管理人,将在养老金开放的过程中有一定先发优势。

保险资金。从发展机遇看,近年来,在险资运用领域有两大政策趋势值得特别注意:一是新“国十条”提出,鼓励保险资金通过股权、债权、基金、资产证券化等形式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支持重大民生工程和国家工程的建设;二是偿二代“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监管理念的落实,不断放宽投资领域和方式等前端限制,把监管重点放在后端:包括细化保险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的定量资本要求,以及增加包括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在内的定性监管。上述两个趋势一方面拓展了险资运用的空间,另一方面赋予了险资更大的使命,对险资的风险管理能力与资本利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客群特点来看,险资整体上流动性要求低,注重投后数据服务和合规服务,对收益和风险的偏好则取决于不同的整体投资策略。偏重于追求创新的保险客户,会更重视资管机构的团队实力,比如操作量化、MoM等基金的基金经理的历史表现;偏重于稳健型的客户,则更看重资管机构的规模和风控表现;偏重于激进型的客户,往往是小型保险公司,资金成本较高,因此高度







































皮肤病治疗最好医院
哪家白癜风医院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nanledxianshiping.com/rjkflc/35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