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中国电子工程师不如搞软件的

北京白癜风专科哪里最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98057.html

来源:知乎整理

时光行者做了9年硬件电路设计,5年智能手机,4年医疗器械,看到这个问题,心情很复杂,自己喜爱的工作居然无奈的发展到了这个窘境。当初选择硬件是因为不想日复一日的坐在屏幕前面敲代码到天亮,硬件电路设计工作中的元素要丰富一些,各种仪器,各种元器件,实验室,工厂,电脑前面画图坐个台,供应商来了再接个客,个人觉的要比枯燥写代码有趣很多。当时硬件还是产品的主要卖点,软硬件算势均力敌。但到了现在,依靠国内庞大的用户群,中国站在了全球互联网发展的前列,行业发展速度快,相关人才必定炙手可热,传统制造业与之相比,其实无论软件硬件,跟互联网行业都要差一个档次。问题是传统制造业内部,软件的发展也也要好于硬件,这是为什么呢?个人体会这种情况在不同行业情况也不同。消费类电子因为量大,同质化,IC厂家会针对性的提供完善的,集成的芯片解决方案,在早期的智能手机中应用处理器,基带modem,射频单元,音频单元和很多其他功能模块都是分立的,但现在满眼都是集成了各个通信制式和功能模块的单芯片解决方案,设计在这时其实只是应用,别犯错,整机射频音频EMC性能把住关就OK了,当然肯定也没这么简单,但不可否认这样给硬件设计留出的发挥空间少之又少。而硬件同质化之后沦为后台,产品体现差别的是软件,攻城拔寨创收的也是软件,舞台大了自然在公司内更加受重视,待遇和发展自然也好于硬件,但跟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差别比,这个差别相对小一些。另外一点很尴尬的是,硬件的博大精深,体现硬件设计水平的一些技术,在消费电子中慢慢变的没必要了,开始我们也研究对标诺基亚,想把质量做到最好,但后来发现手机大家玩一两年就扔了,根本不需要你设计的这么精细,高层领导还嫌增加成本,浪费工时。手机都这样,其他消费类电子更不必说,可以看出这个行业市场对硬件技术能力,需求并不高,此处深深的叹口气。在大型设备比如工控和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硬件的处境就好很多,但对知识的要求也会高一些,不光数字电路和嵌入式底层软件,模拟电路,大功率,高可靠性设计的知识也是必须的。没有现成的芯片解决方案;没有现成设计可供参考,系统的庞大,很长的生命周期,可靠性设计相关的需求(出错可能出人命),都决定了硬件有更大的空间去发挥。深度的硬件技术也有了用武之地,我所在的德国公司,干了20年以上的大有人在。当时读了项目组里一个德国硬件系统工程师写的可靠性系统设计文档,自认为不笨,但沉下心读了三遍到现在还没完全搞懂,缜密严谨的逻辑很让人叹服,跟他讲他哈哈大笑,说这个德国的大部门里也就两个人能搞定,这也就是德国没法被中国山寨的技术门槛。在这种复杂度下,硬件工程师的受重视程度和待遇跟软件相当,我也跟德国人求证过,在德国软硬件待遇也处于同一水平。我一个豪无文采的工程师写答案真心吃力啊,扯了这么多,都不知道扯到哪条街去了,总结一下吧:1.互联网正在爆发式增长,风口上连猪都会飞,我们这些腿脚不好使的追不上风口,飞不起来就脚踏实地吧,行业有起伏,说不定哪天你吃饱正睡呢,就被卷上天了,这个时代,太多不可能成为可能了(诺基亚,呵呵),那天之前,起码自我修炼,把体重减轻,方便被卷。2.发(gong)展(zi)好坏由市场需求决定,国内企业从事高端制造业的较少,对硬件技术水平的需求不高,自然不愿意付那么高的薪水。如果你还没毕业,还是拥抱互联网去吧。如果你已经上了硬件的贼船想走技术路线,个人觉得自己选择的路,就坚持走到底。如果你上了硬件的贼船还不想干技术了,可以考虑转项目经理,硬件跟供应链和其他部门的接触挺多,皮扯多了专业扯皮也没啥问题,职业前景也不错。衷心希望各位硬件行业的同仁们处境能越来越好……吴笛首先还是看数据:这是根据招聘网站生成的工资趋势图。蓝色是美国电子工程师平均工资,橙色是软件工程师,绿色是系统工程师。显然电子工程师的工资增长不仅没有跟上软件工程师的增长速度,甚至还有相当下降。二月份最新的数据:三种职业的平均工资,还是软件工程师最高。工资是雇主为员工出的价格。在市场环境下,决定价格的是供求关系。所以电子工程师的工资(价格)下降,说明电子工程师供过于求。事实上,大量传统上由电子工程完成的工作,正在变成软件工程的工作。硬件变成了软件。为什么呢?首先是硬件处理能力过剩。在远古时代(其实不是很远,15年前),IT行业的硬件初创企业相当普遍。比如,年,硅谷的创业传奇华人谢青(KenXie)在车库里创办了NetScreen,一个专注于防火墙的网络安全公司。NetScreen后来被Juniper以40亿美元收购。那个时代,包括NetScreen,大部分硬件产品都是以ASIC和FPGA这类高度定制的芯片为核心的。年,谢青离开NetScreen以后,又创立了Fortinet,目前市值约38亿美元,在创立初期时的产品也是以ASIC为核心。对了,谢青从年毕业于清华电子工程系。之所以使用ASIC,当然是因为ASIC这类专用芯片的可定制性,能够专门为某类应用进行优化,实现更高的性能。在性能稀缺的时代,这样的定制是完全不可避免的。谢青的第一家公司,SIS,最终没有获得成功,最大的原因就是当时采用了软件解决方案,而当时的通用处理器能力不足以应对防火墙所需的处理能力。谢青认识到这个问题,自己设计了NetScreen需要的ASIC,仅仅三年就被Juniper收购。ASIC性能优秀,但缺陷是生产规模很小,并且需要单独设计,设计费用动辄上千万美元,因此每片芯片的平均价格非常高。和ASIC相对的是相对廉价、大规模生产的通用芯片(Generalpurposechipormerchantchip),比如英特尔的x86,Broa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nanledxianshiping.com/rjkflc/200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