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治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_6336965.html
乔木学长之考研不归路
摘要:笔者以为,考研的成长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简而言之,一者学习的过程,即最后你是否考上了,初试,复试的情况;一者心理的成长过程,你是否赢了自己。因此,本文分为两个板块,自我修养和学习准备情况。希望能给大家的考研路增添些许启发,如有不妥,望不吝赐教。
有人说,不留退路才有出路,也有人说,不留退路就是死路一条。我说,不管是什么路,一直前进,不轻易回头就对了。年3月27日上午11点,结果出来了,快乐似乎也没有那么明显,独自踏上回学校的列车,遐想万千,回忆就此展开……
考研插曲
我赢了,赢了我自己,完胜了我自己毫无悬念,有一丝喜悦,更多的是沉重,因为我输了你,一败涂地,惨不忍睹。故事结束,最后的力气也全部用尽于作茧自缚。事到如今,恍然大悟,从遇到你那一刻起就注定是一场自导自演,没有配角的悲剧,心已死,等待重生。
炎炎夏日,开始进驻学校的研究生楼负一楼考研自习教室,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凌乱而空旷。考研版的“汗牛充栋”,历历在目,当时,我不禁感慨,新东方上市是有原因的,复习的自习室的同学们把鲁迅的“拿来主义”应用得淋漓尽致,教室的座位基本上都被占完了,资料遍地都是,然而教室里的同学却寥寥无几。当然,其中也不乏有脚踏实地的同学,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亲眼所见,旁边那位同学买的四本新书,至始至终都是崭新的。我说这些,考研的学弟学妹在选择资料的时候一定不要贪多,必须做到精准。
复习的过程当然是痛苦无味的,朱伟老师的恋恋有词30讲、拉格朗日函数、多重微积分、四套卷和八套卷等每一样都够你周旋许久。但也没有那么糟糕,精妙的程序、嗡嗡的蚊子、面带微笑的同学也颇有几分乐趣。这些枯燥和有趣的点滴在此就不多说了,这些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回忆,人人有份,很公平。
其中,让我记忆深刻的事情是,在11月初的时候,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我喜欢上了图书馆自习的一个女生,每次都在同一个位置,本来应该专心复习的我,蠢蠢欲动,目光不是扫向那个女孩。有时候,我甚至大胆的坐在她对面做数学题,不知怎么的,每次都能上,也许这就是神秘的力量。后来,我冷静的回想起来,当年的高考,也是因为一个女生,导致落榜,结果,连个都上不了。再这样下去我会重蹈覆辙的。之后,为了让自己专心复习,我换了阵地不在去那个教室。就这样我错过了她,考完研后,我再去那个教室,却再也看不见她的背影。然而,直到现在,我仍然忘不了,她认真学习时专注的模样,嘴角的一抹微笑,额头上看书时的皱纹。我时常在想,要是没有考研,或许,结局是另一番风光。在错的时间喜欢上对的人,在对的时间喜欢上错的人,让我离成熟男人又近了一步。
结果就是,在考研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怀疑自己,是否应该坚持下去,最后我坚持下去的原因,归功于当时的初衷:作为一个男人,我要独自走完这段孤独的岁月,享受孤军奋战的感觉。
七月的风,八月的你,北魏的我喜欢遥远的你,你还未来,怎敢老去,未来的我和你奉陪到底;
你若同意,我一定去,可你并不在意我的出席,你的过去,无法参与,可我还是喜欢你。
考研上篇~初试
如果让我用一首歌代表我的考研过程,我选择张杰《仰望星空》的“我相信有一双手把我轻轻牵到你的跟前,我相信有一种缘分把所有的偶然都实现”,看似意料之外,实则情理之中。为何这么形容呢,学弟学妹们请听我细细道来。
从进入大学开始,一直到大三下学期的4月份,我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万狂欢家族的一员。就连之前有那么一段时间沉迷于学习,理由与众多学霸相比显得肤浅,我单纯的只想拿一次奖学金。然而,就在专心致志的过程中,接触到“单片机”这门课程,也是这门课程让我遇到了对我影响很大的老师,ProfessorShen。在他的影响下,我开始思考,是否让考研走进我的世界。我天性谨慎,这是我的优点,也是致命的缺点之一,大概有那么一个月,我一直犹豫不觉,反复徘徊于工作与读研之间的选择。
我给自己编了一个理由,大四的课程寥寥无几,厌倦千篇一律招聘会的我,不妨来一场一个人的战斗,就像热血高校里的沋谷源治,从一无所有到率领GPS与芹泽的顶点之争,四年了,intothebattlefield的BGM总会在某个雨天奏响。我并不打算告诉任何人,包括我的爸妈,诚然这个过程必然很辛苦,迷之自信的我从容单刀赴会,至始至终,陪伴我的是我的千里达爵士(单车)。
废话说的太多了,接下来正式走入我的考研干货。
考研院校选择:
苏州大学—复旦大学—重庆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笔者列出四个院校并非并列关系,而是时间顺序,每个院校都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坚定地以为我会报考那个学校。首先,苏州大学,。之所以选择这个学校,纯粹是我对苏州情有独钟,苏州园林,北寺塔走落在山水清秀的苏州,呼唤着我。这项选择被排除的原因是因为当时我买的是教材,然而苏州大学的考纲里有数据库,因为已经复习了一本计算机组成原理了,懒得换了。之后的三所学校,都隶属于高校联盟。其次,上海的复旦大学,和重庆大学的考试代码都是。回重庆的原因自然是为家人考虑啦,毕竟像我这样一个浪子,在没浪够之前回家是有点不可思议的,事实上我连重庆大学的考试大纲都打印出来了。最后选择华东师范的大学,是我的舍友无意中说他要靠华师的金融学,然后,我就顺手查了华师的软件工程,这个无意识的举动,改变了我的研路,甚至影响一生。说的如此高大上,言简意赅就两点,招生人数多,另外,师范联盟的高校对我这个常年单身的屌丝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诱惑。
做个总结,选择院校的过程,至始至终,坚持到底,固然可贵。当然,迷茫的小伙伴,如果纠结于去清华还是北大,大可不必,我相信结果更多的是你都去不了,因为,你最后去了交大也不一定。可以先复习着,最后,你总会找到属于你的栖身之所。
考研资料选择
政治:60
选择题(50):单选16道16分,多选17道34分
材料题(50):5道(每题10分);马原+近代史+毛概+思修+时政
对我来说政治就是一个填不满的坑,花最多的时间,最多的经费,资料买的也是最多,三件套,五件套,八套卷,四套卷,换言之,老肖那一套装备全买了,60分当之无愧成为4科中的最低分。所以,政治这一块不敢好为人师,希望大家对我的失败经验引以为戒,找到属于自己的复习方法。
我开始的时间比较晚,大概在九月初才开始,之所以这样呢,是受到当时给我们开考研动员会的学长的影响,学长是当年我们学校的专硕第一,那个学长说他是十月中旬才才开始背。我觉得自己稍逊一筹,所以提前一个月,后来发现还是时间有点晚。我精讲精练看了一遍,看一张做一章题。刚开始,精讲精练寸步难行,题惨不忍赌。每天花“两节课+一个课间操=分钟”用于政治,起初,精讲精练马克思原理部分(多页)每天只能看3页,坚持下来,到后面每天看一章。整个过程,我就是傻傻的啃课本,看不下去视频,或许你们可以尝试一下看视频,看完多页的精简精练,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也能这么可怕。这个过程大概从9月15号到11月15号。题和精讲精练过了一遍。
接下来,就是时事政治,马马虎虎背了一点,做了小册子上面的预测选择题,笔者大概背了十分之一,其余的都是看的。最后,就是八件套,笔者全背下来了,背了两遍。四套卷,全背下来了。我记得没错的话压中两道原题,其余的是有点关联,自由发挥。在这里顺便提一下我的同学,他比我开始的更晚,就背了那本浓缩版的小书,八套卷没怎么背,四套卷背熟了,最后,分数跟我一样。
我得出的结论是,我的政治复习方法是错误的,贪多嚼不烂,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英语二:81
完形填空(20题10分)+阅读理解(4篇20题40分)+信息匹配题(一篇5题10分)+小作文(15分)+大作文(25分)
说实话,英语的复习过程还是比较轻松的。可能大家会问乔木学长的英语功底咋样,三战六级最后得分,不算太高,最后能得81分让我始料未及,归功于没有听力和朱伟老师的《恋练有词》。
8月初在图书馆借的那本书,网上找的资源课程,共30讲,高频词汇,中频词汇,低频词汇各有十节。和大家一样,我对英语毫无把握,所以讨厌看视频的我还是选择了踏踏实实看视频。进度的话大概2到4天能看完一节,早上背会单词,后来我发现根本没什么用,于是我并不那么刻意的背单词了,我就读,反复读。其实,一直都不太明白为什么有的同学会把每个单词的拼写都读出来,还有的同学会把中文意义也读几遍,我建议大家不要这样,读英文读句子就够了。就这样,一直持续到11月中旬这个过程,视频只看了一遍,时间没够,大把的时间花在了政治导致我连朱伟老师强烈推荐的词组贝多芬都没看。高频词汇大概过了6遍,后面的中低频,过了4遍左右,对了,看视频的时候要记笔记哈。因为,朱伟老师会推荐很多好听的歌曲,比如:《dizzy》,《Timeisrunningout》等。
最后,一个月,买的是朱伟老师的作文,买了英语二的真题,准备作文花了整整一个月,小作文背了大概13篇范文,大作文没有背,记忆了写图表分析作文的套路,总结了一些句型。英语二的真题做了大概8套左右,在看视频之前做了一套,完形填空错了15个第一次做,到最后,基本上能控制在5个以内,所以啊,朋友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要怀疑自己。
数学二:
数学这里,学长有个小插曲,因为刚开始打算考重庆大学的学硕,所以买的是数学一的资料,李永乐的全书,后来考虑到跨专业考学硕存活率不到百分之一,又迫于的威力,选择了专硕,但是资料已经买了,不用多浪费啊,就懒得换了,也就是说我是复习的数一,考的数二。
我的复习思路是,抛弃视频,回归教材,主攻全书,数二真题收割人头。教材全书同时推进,教材一遍,全书两遍,用时7月中旬到11月初。期间做了点(选择题做完高数,填空题高数没做完),分阶训练(做完高数),最后,是真题垫底,自己打分,基本上都在波动,说实话我对我的数学是不太满意的都没有。从05做到了16年的,感觉到难度有所增加。
做个总结,不要像笔者这样任性,就考试而已我浪费了很多时间看了一些不考的东西,比如球坐标线,三重积分之类的,数学的失败原因是关于思维的训练过多,但是计算量训练就疏忽了。最好是平衡知识,思维,计算能力,这样才能考上.
专业课()
专业课的复习也是一样,看了太多不考的东西,关于图的部分。先说说我的复习过程吧,这个开始的比较早,5月初开始的,先复习的是计算机组成原理,然后是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最后是数据结构,看的都是标配教材,就在复习到数据结构的时候,偶然发现华师的软件工程专硕招的人挺多的把握比较大,所以就决定改了,选择,网上的真题不要买了,好贵,就几张试卷,拉了个群,没什么用。我花了34买了几张学硕的试卷,后面的是在软工群里找的11、14、15的三套试卷,自己打印的。
决定过后,我就买的王道的数据结构,C语言用的是本科上课用的教材谭浩强的《C程学设计》,说实话,这本教材复习的时候,我就花了7天浏览了一遍,不是没时间而是过于自信,你们千万别这么干,因为这本书,我在学习的时候学得比较扎实,后来减了一个江大的C/C++交流群,搭建了一个学习C语言的平台,用C语言当过家教,用C语言学习制作小游戏,可以说,从学习开始就没怎么放弃过。没想到,以前的兴趣,在考研的时候派上了用处。因此,我主攻数据结构,这门课得靠自学,前面的线性表、堆栈队列到时很简单,到了树图部分难度有所增加,王道3遍,第一遍很慢,不过做题目的正确率挺高的,好像一学就会,我也搞不明白为什么。后面比较快了。
所以呢,对于学弟学妹们的意见,大家要量力而行,水平较高的可以像我这么干,抽点时间复习,当然我是跨专业的,本专业的话,你们可以试试学硕。基础不好的同学,我有两点建议。第一条,踏踏实实,教程看至少3遍(我从大二开始学的不下于10遍前前后后),数据结构,至少3遍,记忆一些经典的算法,比如二叉树的遍历之类的,当然这些,参考输上有详细的介绍我就不多说了。第二条,不要以为做题厉害初试过了就能稳进,要加强编程能力,因为,你会死在复试,今年的华师,多人进复试,大部分人死在了机试。
总的来说,专业课的复习还是比较轻松的,可能我真的适合这个软件工程吧,但是学弟学妹们,之所以这么轻松,我想跟我之前学习C语言的坚持有关,如果你们没什么基础的话可得加把劲了。
考研下篇—复试
外语口试()读一段专业知识的文章
我的得分很低,英语里面我最强的是阅读,口语不行,而且还有好多不认识的计算机专业名词。
专业知识()
提问,如果读研你要读哪个方向?
回答:嵌入式,智能家居,我当时说这个的原因是考虑到本科专业跟这个相关,这样回答可能得分比较高,后面导师深入提问,我一脸懵逼。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老师问了我的本科课程《单片机》(这是前面提到的沈老师的课程),正中下怀,那我就开始介绍了:
我们学习的8位单片机C51,它有计时器,定时器,RAM,ROM……我估计这项得分综合评分应该得了中等。
机试()
个人在机房里敲击键盘的声音,那一刻,我才意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7道大题,两个小时,我做出来2道,第三道基本写好了,调试不出结果,我又检查不出错误,其余的由于时间不够,只写了部分框架。最后得分,比左边的同学高,自信心又稍微恢复了一点点。
总结
我在反思,为什么我能上岸?凭什么是我?
直接原因,我干掉了我的对手。这当然是开玩笑的,显得有点暴力了。
因为我丢掉了一直坚持的跑步,放弃了朋友的聚会,卸载了王者吃鸡,戒掉了LOL,躲开了抖音,吃掉了成吨的狗粮;因为C语言,因为网易云、中国象棋,因为沈老师,因为我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双飞跨专业,我做到了。最后,我会珍惜这个机会,因为,我是输了你才赢得的这个机会,来之不易。
不好嘛,作为乌鸦,比起被关在笼子里,连自己还能飞都忘记的可怜的鸟儿要好太多,太多了,而我,做乌鸦就够了。最后,祝福每一个考研er都能登上顶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