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80、90后尚沉浸在智能手机设定的QQ、小空间里不能自拔时,年出生的谢叶军却放弃了城里年薪数万元的软件工程师工作,毅然回到家乡——辰溪县龙头庵乡大村村当了一名“村官”。经过近一年的磨砺,在感受了基层工作的艰辛的同时,也实现了他用真情与实干铸就的村官梦——
回乡当“村官”
年初,农村基层组织换届。在一家软件公司做了几年编程的谢叶军回到家乡——辰溪县龙头庵乡大村村,参加了该村支部书记竞选。在四个候选人中,年龄最小的谢叶军高票当选,成为全县最年轻的村支书。
“村官”,这个以前只在报纸网络上见过的词竟真真实实地写在了谢叶军的面前。他不得不辞去软件公司年收入6万多元的工作,带着妻女回到大村。
自从15岁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后,谢叶军每年呆在家里的时间不过十天半月,以致“家乡”这个词变得很抽象,抽象得连许多地名都记不起了。
首先得摸清村里的情况。谢叶军从老村长那里了解村里的人口、土地、收入、债务等基本情况,然后挨家挨户走访,收集到更详细的第一手资料,诸如:有多少人在外务工,有多少留守儿童和老人,有多少贫困户,村里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有哪些等等。
“村官”虽是最小的官,管的却是最繁琐、最头痛的事。全村人、户,大到修路筑坝,小到夫妻吵架,都得管。他说,“我的头经常是大的”。好在乡里的领导经常来村里指导工作,村里的前辈也是手把手地教。经过一年的锻炼,他基本上可以独当一面了。
常怀感恩的心
大村,这个位于沅水河畔的村子,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村前是一马平川肥沃的沙土地,村后是良田和山地,纵深约3公里处有一座水库,可保几个村的田地旱涝保收。然而,它却一直是一个人均年收入仅元的贫困村,大部分青壮劳力外出务工,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没有清洁的饮用水,村里的脏乱差更是出了名。
转机来自国家的扶贫攻坚政策。近年来,辰溪县把生活保障、就学保障、就医保障、就业培训、住房保障、安全饮水、道路畅通、用电通信、产业扶持等九大到户到人工程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按照“三联一包”即县级领导联村指导、县直单位联村帮扶、企业联村援助,党员干部包户进行帮扶,实行定点、定人、定责包干帮扶。大村也是全县重点扶贫对象之一。
羊年大年初一,记者跟随谢叶军参观了该村去年相继完工的扶贫项目。他一边向记者讲解一边说着感谢的话。
“感谢县里的包村扶贫联系单位,”谢叶军说,“他们不仅帮助我们改变了村里的面貌,也使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年,县里成立了由县农业综合开发办牵头,县发改局、信访局为成员的扶贫工作队,进村开展扶贫工作。年到年,县发改局先后投资多万元帮助村里改建了多米的盘山渠道,引来干净的自来水,并修建了三横三纵全长多米覆盖全村的排污沟。县农综办投资70多万元改建了米长的宝儿岩渠道,并修筑了可过车的溪坝。
去年,村民终于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两条水渠可保粮田旱涝保收,村容村貌变净变亮,新房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漂亮的农家小院随处可见……外出务工的村民回来都说,他们认不出这是“大村”了。
“我要感谢县乡的领导,是他们的大力支持坚定了我的信心。”
“我特别要感谢的是老村长谢开松,是他的全力帮带助我一步一步地进入角色”,谢叶军说。56岁的谢开松前后当了9年的村委会主任。他告诉记者,谢叶军当选村支书,他特别高兴,一年的实践也证明,大家的选择是对的,谢叶军吃得起苦,好学肯钻,进步很快,“我就可以放心卸担子了”,谢开松说。
农村是个大“舞台”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不当“村官”不知基层工作的难。谢叶军说,当“村官”比编程不知要辛苦多少倍,这一年,他才真正体会了什么叫累。
然而,累、苦都能扛,生计问题就有点扛不住了。夫妻俩都辞去了城里的工作,一家人要吃喝,还要还房贷,而村支书每月只有元工资,其中40%还要跟绩效挂勾,一年的工资还比不上原来一个月。这下,老婆有意见,老妈也有怨言了。为了“撑”下去,谢叶军只好拿出全部积蓄,让妻子在镇上开了个小店,养家也是为了“养”他这个村支书。
谢叶军说,一年基层工作生活的磨砺,他的思想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品格得到了锤炼和砥砺,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他深刻体会到了农村确实是个大舞台,是自己梦想飞扬的舞台,也是自己的理想、抱负和人生价值可以施展和实现的舞台。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呢ios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