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知乎上写过一篇专栏:
警惕,这些学习的幻象
(点击阅读原文)
我在文中提到了读书会。最近,又有年轻的朋友开始参加读书会活动,看着他兴奋的脸色,我不免又想到了自己在这篇小文中曾经提到过的担心:
这位朋友有个特点:凡是读书会、讲座,他都很热心地去参加,哪怕路很远。一开始我也被这样的积极打动了,觉得真不错啊,尤其那么偏远的地方也肯放下休息时间去参加。如是两年,这种坚持曾让我暗暗赞叹。
但是,慢慢我发现不对劲。因为私下交流,你会发现他的思考力并没什么进步。他愿意花费穿越大半个北京的体力和时间参加各种阅读活动,但却不愿意私下花费哪怕每天半小时的时间用于真正的思考,比如写一点阅读体会。
这篇专栏写于两年前。两年后我再观察这位朋友的发言,感到他依然没多少进步,他依然停留在『我知道这些观点,因为听谁谁提到过』,但是你会发现当他面对需要深入思索一番才能得出判断的问题时,他的思考力和独立判断能力都没有什么进步。参加了那么多场读书会,他得到的依然只是鱼,而不是渔。
积极参加读书会,好不好?好。但是,如果参加读书会只是为了安慰自己——『看,这么远的读书会我都能坚持参加。』那可就要小心了,因为你其实是在给自己套了一个笼子,你躲在读书会的笼子里,觉得很安全,『他们都是爱读书爱思考的人,我参加了读书会,所以我也会变成他们那样的人。』——可是,别忘了,大家都考入名校,然而四年后一进一出,差别大了去了。大家都在著名的企业里工作,同样吃着公司食堂的饭菜,做着同一个工种,同样挤地铁上下班.....几年下来,差别也是大了去了。——你真以为只要参加读书会就能让自己的思考力有很大的改变?
参加读书打卡群也有这样的危险。每天打卡,规律,稳定,让人有种安心的感觉,和定期参加读书会一样。但是,稳定中也有危险,这未必是人们能够意识得到的。比如,每天打卡,但是读书缺乏主动的选择,而是跟风,群里读什么,自己就读什么。——参加读书会也容易有这个问题——既然牛人推荐读这本书,那我也读——如此,便会轻易失去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主动梳理和建构的意识。明明跟着别人读的书,不能够解决自己心里最想解决的问题,但也懒得多去想应该读什么样的书——自己想多费劲啊,毕竟在读书嘛,毕竟在学习嘛!跟着别人读还能听到别人讨论这本书,听别人讨论,好像自己也懂了不少哎。等等,什么,家里人讲风凉话了:看你读那么多书,可还是搞不定事情。
还有人写笔记成瘾。为此,我也写过一个回答,贴在这里:
问:感觉个人从小到大特别喜欢记笔记而且还是喜欢纸质的手写笔记,现在除综艺类的节目,看另外的像TED,财经郎眼之类的节目都必须要写笔记,而且会记很多笔记,要把结构脉络之类的整理出来,就像大标题小标题再细分之类的,记完之后就是一大篇,如果身边没有笔和纸就宁愿不看,我不知道这到底对不对,因为感觉到现在做笔记都让我特别累,随着这大量的笔记让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处于茫然的一个阶段,有会计,金融,个人成长,英语,计算机IT,读书笔记......类的笔记本,很多本,这问题实在困扰我,望回答。
我的回答:
这是一个看似很好,实则有必要改进的习惯。
因为很多人都不做笔记,所以大家就容易把记笔记当成了一个好习惯。然而,不分轻重缓急、不分芝麻西瓜、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记笔记方式,就算不得是一个好习惯了。
我认识一个朋友,他和你一样,也是记录癖,并以此为荣。但我和他打过数次交道,我的感觉就是:他这个人,活得累。很多记录都没多大价值。
题主的问题,和我那位朋友的问题类似,盲目地以为只要在记录就好,这其实是以一种机械、缺乏思考的大量重复劳动,掩盖了自己对深入思考问题的畏惧和退缩。看起来很勤奋,实则是懒惰。
你需要的是,分清楚哪些值得做详细的笔记,哪些只需记住几个关键词,哪些如过眼云烟无需着墨....这样,你的学习生活才会有了主次,你的笔记也就因此有了详略,否则你就没法坚持——谁受得了这么长时间的机械劳动呢?
现在的你,成了笔记的奴隶,你得学会做它的主人。
现在题主的状况,多半是因为被“做笔记就意味着认真学习”这个观念给害了。上学时,老师总是对做笔记认真的同学褒奖有佳,可惜班上笔记做得特漂亮的,学习却常是平平,因为他们落入了学习的陷阱,上课只顾把笔记做漂亮做完整了,这已经耗去了他们太多精力,所以没有精力去思考老师到底在讲什么了。漂亮的笔记,真蒙人啊!
注意别走向另一个极端:什么笔记都不做了。
建议先砍掉一半笔记,问自己:
做这个笔记是为了什么?
为什么需要进行详细记录,是和自己的工作生活有重大关系,需要反复思考的问题吗?
如果不是,何不记几个关键词用于备忘即可,那样便会轻松很多。由此,知道不是每次都要这样长篇大论做笔记,原来做笔记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让人感到沉重而难以为继的,必定是因为只停留在了单调乏味的形式上,忽视了内涵的丰富生动和变化。
记笔记本身是个中性词,谈不上好坏,善于记笔记(=善于思考)才是好习惯
钱钟书先生说过,最重要的是,你不要让自己的脑子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甚至变成别人思想的传声筒。鲁迅先生则提醒读书人,不要变成了两脚书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