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中常用的防错措施
防错类型1:预防人为错误
使用唯一签名的设计组件:通过仔细记录软件组件或库程序,使用户知道他得到的是什么东西。
使用遵守签名的链状过程:在程序头提供注释说明来防止误用程序,并且在对象中封装数据和保护类型方法来确保不会错误地变更或修改所调用的程序。
使用错误标志:通过使用一个错误标志或者使异常发生一个错误条件信号,这样错误处理机制就能预防交易故障或数据库出错。
在继续工作前,需要进行的根本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在商业应用程序中,仔细编辑输入和否决可疑交易,并将它们记录在一个可供某个专家人员稍后进行检查、纠错和重新处理的异常文件中。
防错类型2:对缺陷的根源发出警告
组件标签和文档化:对软件组件进行文档记录、分类和标记。
决定组件层次结构:像Java所用的对象层次结构和接口。
标志违反层次结构的地方:如果合理指定对象类,Java就可以实现。
防错类型3:设计预防机制
消除易出错的组件:使用经过良好测试的计算机库程序、类或组件。
放大人类感官功能:机器人和神经网络编程技术。
冗余设计(备份系统):为一个算法编写多个版本的代码以解决多种数据输入问题。
使用更少的组件进行简化:这是程序设计的主要目标,被称为可重用性。
提升产品的可生产性和可维护性:通常让比原作者经验少得多的程序员来设计程序,使程序清晰易懂并易于维护和修改。
选择已证明切实可行的组件:这是重用程序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而且也是面向对象编程的主要目标。
防错类型4:Bug预防机制
“以客户的角度执行下一个操作”:所有的程序员必须全面地测试他们自己的工作。
在增加任何价值之前,测试之前的工作:不要给一个还没测试过和可能有错误的程序添加任何东西,早且频繁地进行测试。
安装程序命令:实时检查或者“自动程序纠错”。
使用面向对象编程:有助于避免错误。
去除易出现缺陷的软件:如果某个软件单元模块超过规定的错误阈值,那就扔掉它换一个开发人员重新编码。早期的错误预示着之后的错误。
防错类型5:预防性检查
根源性检查:检查过程是否有错误并在源头纠正。
自我检查:软件开发人员进行自我检查,并在提交产品之前对产品进行修复。
依次检查方法:在继续执行过程前,由过程中下一个人员进行检查并纠正问题。
源自:《可信软件设计》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较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去那个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