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报告地籍与房产测绘专业发展研究

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著: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一、引言地籍与房产测绘专业是一门古老的技术性学科,中国是历史上最早发明和使用土地丈量技术的国家之一,积累了大量的土地丈量测量经验,建立了严格的地籍管理制度。《山海经》中就记录了禹命人竖亥测量、计算大地的东西长度;各封建朝代大都重视土地调查和地籍清查工作;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地籍信息化的建设。目前,地籍的发展已从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向现代多用途地籍方向延伸。人口的不断增长、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土地资源的限制,人地矛盾愈演愈烈,土地及房屋的价值日趋明显,对地籍与房产测绘技术提出了更高精度、更高质量的要求。同时随着国家《不动产统一登记暂行条例》的出台,测绘是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必要环节,通过地籍与房产测绘为不动产统一登记提供“四至清楚、面积准确、权属无争议”的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支持,积极推进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的统一。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NSS)、遥感技术(RemoteSensing,RS)及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InformationSystem,GIS)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体系的建立,以及高精度、高效率的新型测绘仪器和测绘手段的出现为背景,地籍与房产测绘和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结合逐渐紧密,极大地促进了地籍与房产测绘专业的发展。本文结合地籍与房产测绘专业近年来的发展,从土地调查、房产测绘、信息化建设等3个方面综述了年以来本专业的研究进展,对比了国内外发展现状,评述了本专业的发展趋势。二、专业国内发展现状⒈土地调查土地调查领域技术不断发展,取得丰富成果。随着现代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3S技术在土地信息获取、处理、评价、可视化、建模及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的应用日趋广泛。利用3S技术提高土地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精度成为当前研究和应用的重点之一。⑴土地资源调查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在3S技术的支持下,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对全国各类土地的利用状况、基本农田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建设了土地调查数据库,实现调查信息的互联共享。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关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并公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截至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5万公顷(20.31亿亩)、园地.2万公顷(2.22亿亩)、林地万公顷(38.09亿亩)、草地.4万公顷(43.1亿亩);全国基本农田.3万公顷(15.61亿亩)。标志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已经完成。随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与年度变更调查成果的公布,如何利用这些调查成果是近年来专业发展的热点。成果数据的应用为合理地进行农业生产布局、耕地质量评价、优质耕地资源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土地利用专项调查工作蓬勃发展。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为基础,以RS和GIS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展了以低效用地调查、标准农田核查、工业用地调查、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土地流转调查等多项土地利用专项调查工作。②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技术和方法进一步得到改进。以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分析各类地物的光谱特征,构建土地利用自动分类规则,可快速准确识别水体、未利用地、居民点、林地和耕地;基于无人机航拍的高分辨率航空数码真彩色影像,运用面向对象的多尺度影像分割信息提取技术,可快速、准确地提取土地利用信息;针对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的地域多样性,从陆海耦合的角度提出全国尺度的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分类体系。利用景观类型的尺度响应特征进行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取,能够准确、迅速提取城市变化范围;将变化矢量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可以在建设用地内部划分居住、工业、交通用地。监测分类更加细化,监测内容更加丰富。以植被覆盖度为主要评价指标,可以对荒漠化现状和动态变化进行快速监测;基于现有的遥感数据处理方法,利用资源一号02C卫星影像数据,在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方面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可实现在土地覆盖变化监测中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利用HJ-1CCD数据,建立填海类型的解译标志,可以提取港口用海、城镇用海、围垦用海、盐田用海、围海养殖等不同的填海工程类型。土地利用变化模型模拟是定量预测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模拟土地利用变化的GIS模型主要有土地利用变化及效应模型(CLUE)、马尔可夫模型(Markov)、元胞自动机模型(CA)、智能体模型(Agent)和系统动力学模型。改进基于局部化转化规则的CA土地利用模型,可以提高土地利用变化的数据解释能力和模拟精度;采用适用于景观格局过程分析的Spatial-Markov模型分析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利用综合的BinaryLogistic和CA-Markov模型对土地利用变化与格局进行模拟预测;将元胞变化的马尔科夫趋势与城市发展用地约束因子的多准则评价相结合,制定元胞转换规则,构建复合因子元胞自动机预测模型并进行模拟;利用多智能体方法模拟微观主体的决策行为,可以自下而上地探究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机制。开展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为准确掌握年度的全国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持续更新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有效支撑国土资源综合监管。采用GIS技术、遥感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每年最新覆盖全国的遥感影像数据,加工制作分县(市、区)土地利用遥感正射影像,提取每年度遥感监测图斑,并追踪、核实以往年度工作中相关图斑情况,开展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保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现势性和准确性。③地理国情普查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地理国情信息分类对象主要包括地表形态、地表覆盖和重要地理国情监测要素等三个方面。年1月至年6月为普查工作准备阶段,主要完成普查方案和技术规程制定,开展试点试验和技术培训,资料收集与获取等前期准备工作;年7月至年6月为普查工作第一阶段,主要完成普查底图制作、数据采集与处理、外业调查与核查、数据集建设等工作;年7月至年12月为普查工作第二阶段,主要完成普查信息的整理、汇总、统计分析,形成普查报告,发布普查结果。地理国情普查主要利用分辨率优于1米的多源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部分地区利用我国资源3号、天绘系列和高分1号等卫星影像数据资料,结合基础地理信息成果数据及多行业专题数据,按照地理国情信息普查内容和指标,针对不同地理要素特点,采用内外业一体化的作业方式和自动与人机交互影像处理、多源信息辅助判读解译、外业调查、空间数据库建模等方法,开展普查信息采集、处理与建库等工作。⑵地籍调查地籍调查是依照国家的规定,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宗地的权属、界址线、面积、用途和位置等情况,形成数据、图件、表册等调查资料,为土地注册、登记、核发证书提供依据的一项技术性工作。①土地权属调查土地权属调查是地籍调查的重要程序,然而我国的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多年来实际上按照不同的体系在独立运作,尤其是农村地籍工作开展相对滞后。农村土地确权是近年土地产权研究的重点之一,农村土地确权不但是保障农民利益的需要,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农村土地承包确权试点。年至年农业部以乡镇为单位,在数百个县开展试点;年以县为单位,在已有试点基础上,又选择了山东、安徽、四川等3个省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确权工作,同时选择27个县开展相关工作。年新增江苏、江西、湖北、湖南、甘肃、宁夏、吉林、贵州、河南等9个省纳入到“整省推进”的试点中。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约要花多少钱
北京治疗白癜风究竟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nanledxianshiping.com/jwrjgcs/20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