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下程序设计基础教学改

0引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教育活动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理念[1],要以学生的毕业要求和学生毕业后5年的培养目标为导向开展。程序设计基础作为专业基础核心课之一[2],需要支撑多个毕业要求指标点。目前高校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普遍存在教学模式落后、内容枯燥,与工程实际脱节,缺乏与相关专业工程背景有效结合[3],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是教学活动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很少参与课堂中,缺乏对学生的启发教育等问题[4],达不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程序设计基础要以产出为导向,要结合社会对人才需求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宗旨,因此可以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模式,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而不是单纯地去学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构建MOOC资源,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让学生从“我学程序设计基础”到“我用程序设计基础”甚至是“我玩程序设计基础”。OnlineJudge实践平台的自动判断功能可即时判断学生编程的正确性,并给出错误提示,使学生在编程练习时得到成就感,提高编程兴趣。另外该实践平台可分析各知识点得分率,做到教学过程留痕,使教师可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下课程目标

依据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设置了课程目标,能够支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指标点,具体的对应关系见表1。

2更新教学方法

2.1利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模式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课程实践环节的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在授课过程中发现,理论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听懂的,但是一到实践课时,学生不会应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极少人能进行上机实验。针对这种情况,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将课堂搬到多媒体机房,每人一台电脑,理论课堂不再是教师单纯地讲理论和实例,而是根据学在生需要,随时在讲课和编程实践之中切换,并且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编程进度差别不会太大,也会方便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例如讲完for语句的用法后,直接让学生进行上机实验。通过这种方式,既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锻炼实践能力。

2.2采用互动式教育

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要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采用案例式、问题驱动式、启发式和参与式等模式,以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授课时,需提前备好可以和学生互动的思考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些知识点的讲解也很适合与学生互动,如在讲解了按位与的特点之后,让学生思考其如何应用,怎么输出一个整数的最高位。有了这样的启发,可以增强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师生进行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2.3答疑与探讨

课堂上,在讲授完知识点、学生进行编程练习后,教师及时总结问题,并给学生提问和探讨的机会,加深学生印象。课堂下,通过组建qq群的方式,学生在群内可以自由讨论,老师也会对问题进行讲解。

2.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存在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充分调动每位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不仅强调重点基础知识的讲授,还需适当融入学科前沿知识和研究热点,引导学生学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nanledxianshiping.com/ithyfzqj/207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