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成立于年9月,由原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和计算中心合并而成,现任院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教授。原软件学院成立于年1月,是全国首批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也是全国师范院校唯一获准成立的示范性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专业
软件工程专业是华东师范大学“双一流”建设(A类)规划中的4个特色学科之一,是华东师范大学高可信计算“工程”科技创新平台的依托学科。在年的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位居A档,进入全国前5%,在年的学科评估中获全国第六。
课程设置
基础课(强调基础扎实、理解核心原理、培养计算机思维)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系统、数字逻辑、软件工程数学、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
选修课(强调与时俱进、多样性)
新生研讨课、导论课、新技术类课(AI,机器人、大数据等)
创新实践课
本科生进入老师实验室、学生自主教学等
软件工程专业方向
为适应IT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软件工程分为四个专业方向,即软件科学与技术,研究软件的开发与生产;数据科学与工程,研究大数据分析与管理;嵌入式软件与系统,研究智能系统和智能制造;密码与网络安全,研究工业控制领域软硬件的安全和网络安全。软件工程专业第一到第三学期执行统一的培养方案,第四学期开始按四个不同专业方向进行学习。
软件工程专业(软件科学与技术方向)
本专业方向依托上海市高可信计算理论实验室、教育部可信计算国际联合实验室以及国家可信软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产、学、研”一体化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高质量软件开发和生产为核心,培养与国际接轨、基础扎实、胜任软件系统分析、架构设计的应用型软件人才,注重其有良好的软件过程观念、自我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并具备良好的软件项目管理知识。
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引进国际核心课程,与Microsoft、Google等互联网巨头企业共建课程,外籍教授每年开设3-5门课程。同时设置并实施“分阶段培养,多层次融入”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形成“一个中心、两翼支撑、三方联动”的创新创业组织架构,开设有专业特色课程,如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软件开发实践、算法设计与分析、移动应用开发、计算机逻辑基础等。
软件工程专业(数据科学与工程方向)
数据科学是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的交叉,但比这些单一学科具有更强的包容性与创新性,它综合利用了各学科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为广泛的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如医学与公共卫生、工程、法律、教育、设计、商业、经济、政策规划等,提供有效的数据解决方案,为这些领域带来巨大的变革与发展。
本专业方向的目标是培养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开设的专业特色课程,如数值计算与优化、分布式系统、数据挖掘、推荐系统、机器学习等。
软件工程专业(嵌入式软件与系统方向)
本专业方向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智能系统与智能制造的科学与工程战略需求,在智能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等领域,展开系统应用开发和开创性基础研究,包括可信智能系统的共性技术、方法与环境,如智能系统的设计自动化技术、智能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智能可信度量与评估方法、智能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形式化验证与测试技术以及智能软件开发环境;构建国际领先的可信智能软件开发工具环境和集成平台,并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智能交通、智慧农业、数字健康与教育等领域展开示范应用,推动国家自主可控安全智能制造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依托于“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研究中心”与“教育部软硬件协同设计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主持承担了多项包括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计划)、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金委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项目,并与美国普渡大学、圣母大学、杜克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德国不来梅大学、法国Inria与高师集团、奥地利科技大学等多个著名高校嵌入式方向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开设的专业特色课程,如软硬件协同设计、人工智能、嵌入式系统设计、FPGA系统开发、机器人学导论等。
软件工程专业(密码与网络安全方向)
本专业方向面向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需求,致力于密码学理论、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及各类数字安全等关键技术的科学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重点围绕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开展前沿理论和工程化应用研究,着力培养研究型、工程型人才,为推进国家安全信息化发展及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提供核心技术支撑。本专业是全国最早倡导和开展网络空间安全的研究单位,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
目前本专业方向开设的特色专业课程包括,密码学导论、网络攻击及防御技术、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现代密码学、无线网络安全、网络安全协议与分析、电子商务结构与安全等。现有教师28人,其中正高8人,副高18人,讲师2人。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组部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基金委杰青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大部分教师具有海外留学或者企业工作的背景。
毕业去向
前几年我院的本科毕业生主要去向有三大类:
12
3
学术型
技术型
创业型
学生进入国内外一流高校,攻读研究生学位,或加入华东师大国际联合硕博培养计划
学生进入世界强企业就业,成为企业的核心骨干
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四年的学习生涯中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其他技能,毕业后扬起了创业的风帆。
近三年,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率超过99%,在全校名列前茅。届本科毕业生的月平均薪资水平超万元。
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薪资常年领跑整个学校,在上海地区受到业界的高度肯定。综合近五年毕业生情况,有25.56%进入世界强企业工作,31.49%进入国内知名企业,进入国内外大学继续深造的毕业生占34%。主要从事网络工程师、软件工程师、产品经理、测试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等工作,并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具体来说,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方向:
1
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微软等互联网或软件领域的大企业
2
与数据库系统紧密相关的企业,如TeraData、SAP、甲骨文,还有云计算或数据处理相关的公司,如腾讯云、华为等
3
银行、保险等金融领域企业,主要是国有几大银行和保险公司
4
去事业单位或当公务员
招生咨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