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信管笔记第二天
考试时间是年11月11日
*********************************/
软件测试质保的重要手段
技巧
尽早和不断的进行测试
贯穿整个周期
分类
单元测试(模块测试、针对编码)
集成测试(针对详细设计中的问题,尤其是接口)
系统测试(在实际运行环境中测试)
确认测试(验证软件工程与用户需求一致)验收测试
软件测试V模型
需求分析验收测试
概要设计系统设计
详细设计集成测试
编码单元测试
测试方法
白盒:把测试对象看成一个透明的盒子,对程序所有路径进行测试。
设计方法:
(1)逻辑覆盖:语句、判断、条件、判定-条件、条件组合、路径
(2)α测试:一个用户在开发环境中测试
(3)β测试:多个用户在实际使用环境下测试(如win7beta版,就是测试版本)
黑盒:不考虑内部结构,主要在接口上进行测试
设计方法:
(1)等价类划分:确定输入的测试条件的方法,将有效和无效测试划分成等价类进行测试。
(2)边界值分析:对输入、输出数据的边界值进行测试。
(3)错误推测法:根据经验,推测可能的各种错误,进行针对性检查。
()因果图:鱼骨图。
软件测试的几个概念
软件需求是测试软件质量的基础。
代码审查是由若干程序员和测试员组成一个会审小组,通过阅读、讨论和争议对程序进行静态分析的过程。
代码走查是让与会者“充当”计算机,集体扮演计算机的角色,让测试用例沿着程序的逻辑运行一遍,随时记录程序的踪迹,供分析和讨论用。
软件开发环境
软件开发环境(SDE)是一组相关软件工具的集合,它们组织在一起支持某种软件开发方法或与某种软件开发模型相适应。
软件工具----主要组成成分
人机界面----软件开发环境与用户间的一个统一的交互式的对话系统
软件环境数据库----软件开发环境的核心
开发方法
结构化方法
快速原型方法
面向对象方法
开发模型
瀑布模型:线性化(结构化开发方法),不可逆
快速原型模型:需求不明确,建立初步模型
增量模型:软件通过增量构件来设计、实现、集成、测试(提升开发效率,完善前阶段开发结果)
快速原型VS增量:原型是初步的不正规的,增量是在原来稳定的版本上增加
螺旋模型:瀑布+快速原型,强调风险控制
喷泉模型:具有更多的增量和迭代性质(一节一节的是增量;喷上去落下来是迭代)
增量模型VS喷泉模型:增量模型中后面可以和前面采用不同的思路;喷泉要采取一样的
软件过程管理软件过程是人们建立、维护和演化软件产品整个过程中所有技术活动和管理活动的集合。
软件工程管理集成了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包括启动、范围定义、软件项目计划、实施、评审和评价、收尾等。
CMM(能力成熟度模型):核心是把软件开发视为一个过程,并根据这一原则对软件开发和维护进行过程监控和研究,以使其更加科学化、标准化,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商业目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