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大学子18级软件工程专业董运泽同学专访

燕山大学

“重走南迁路”骑行活动

软件工程专业学子专访

历时27天,骑行公里

18级软件工程专业董运泽同学专访

年09月18日

"襟渤海,依燕山,沁长路,志弥坚",值此燕山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无数校友向燕大投来了暖心的祝福。而其中有这样一行人,他们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出发,动身前往燕山大学;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27天风雨兼程;他们以骑行的方式重走南迁路,为母校燕山大学送上了一封长达公里的"情书"!

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百年校庆骑行队"中的一员——级软件工程专业董运泽同学做专访。现在,让我们怀着对燕大的热爱与祝愿,一同走进他的"南迁经历"!

01

采访记者:学长,您之前接触过长途骑行这项运动吗?

有过接触。因为我参加了燕山大学自行车协会经常会组织外出长途骑行,我曾经也在清明节或是五一假期的时间里,骑行去过北京和天津的周边,但像本次长达公里的骑行经历,还是人生第一次!

02

采访记者:骑行活动开始前,您配合学校做了哪些准备?

最重要的准备就是提前规划骑行路线。因为我们需要在南迁的过程中经过"校友线",与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校友进行沟通与交流,为学校争创“双一流”奠定校友基础!当然,安全保障问题也是必须的!

03

采访记者:重走南迁路的过程中,有什么让您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呢?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骑行经过齐齐哈尔的时候,有交警队同志全程护送,给我一种很安心、很温暖的感觉。而且在行进过程中,感受到了各地校友的力量,每一个新的地方都有校友热情接待,都感受到燕山大学是我们坚实的后盾,我以作为一名燕大学子而感到骄傲!

04

采访记者:历时27天,骑行公里,谈一谈您对“南迁精神”有何新的理解吧。

其实,我理解的“南迁精神”就是燕大人的艰苦奋斗精神!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要开办属于自己的重型机械厂,需要大量的人才和设备,我们燕大的前身"东北重型机械学院"便应运而生。我们燕大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于此生根发芽!

05

采访记者:校庆晚会现场,骑行队在观众的见证下完成最后米,那时您的心情是怎样的?

那时,我觉得自己付出的汗水和努力都是值得的,在站上校庆晚会舞台的那一刻,有一种光荣的感觉。当然,也很紧张,因为在最后的这几百米,是冒雨骑行,很害怕在下车、扛车这些步骤中出现问题,到最后尘埃落定,才觉得自己"成功"了,很开心!

06

采访记者:经历过此次“重走南迁路”的骑行活动,您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新的规划吗?

在本次骑行结束以后,我感悟颇多,决定要重新审视自己,更加努力的去学习,目前正处于大三的关键时期,希望在新的学期可以突破自己!

07

采访记者:最后,您对同学们有什么寄语或是对燕大的未来有怎样的期待呢?

希望同学们能够做到"厚德、博学、求是",好好学习!也希望燕山大学能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成功跻身"双一流"行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百年校庆骑行队重走南迁路,意在追寻学校两次搬迁历史轨迹,牢记老一辈燕大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也希望燕大全体师生能够坚持不懈,在通往"双一流"的道路上昂首阔步!

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nanledxianshiping.com/zxrjkf/215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